“1+1”事件之后的第三天,为了打破同学们对老师的迷信,我做了一件让他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感到吃惊和愤怒的事。
那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快结束时,我手里捧着一包麦粒走进了教室,在同学们迷惑不解的目光中,我郑重地开了口:“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包小麦。不过,它可不是一包普通的小麦,它是美国最新培育而成的F4号,是我在县种子公司工作的叔叔出差从北京捎来的。
这种小麦有很多优点,它出芽率高,抗旱,不倒,并且特别高产。我们这里的小麦一般亩产八百斤左右,而这种小麦亩产最高可以达到两千八百斤!”在一片惊呼声中,我捧着小麦走到学生中间,“你们看——它颗粒饱满,圆实,比一般的麦粒大一倍还多!我们国家已经决定大量引进这种小麦,估计明年我们这里就会有种子出售。叔叔让我帮忙测试一下种子的发芽率,我就请同学们也帮我一下,大家说,好不好?”
“好——”同学们显得特别兴奋。
“那好,先谢谢了!”我笑了笑说,“现在,发给每个同学十粒,走读的同学把它种在家里,住校的同学自己随便找地方种。按它的发芽率百分之九十九点八计算,十粒最起码也要出九粒!老师要求你们认真地去完成这项任务,另外你们还要写观察日记。
七天后,你们把麦苗和日记一起交上来。老师根据你们的麦苗生长情况和日记记录情况打分,并要求家长签字。这次成绩记入你们的学习档案,交不上麦苗和日记的算零分!注意,别忘了多浇水,这种小麦属湿润性作物!”
发完了小麦,看到所有的同学都用纸把麦粒一层一层地包好,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样子,我禁不住偷偷直乐。
夜自习是时,我到教室里转了转,正巧,马老师也在。他把我叫到教室外面说:“韩老师,我看咱们班的纪律不错,学生也知道学习,可就是太粗心了。讲课时,你问他们听懂了吗,他们说听懂了,可作业就是没有几个全对的。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大毛病,都是这个缺一点那个少一点的:这学生还真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还就错!”
听了马老师的话,我哈哈的笑了。对他说:“马老师,这个问题交给我好了!”
第二天早上,我端着一杯淡黄色的液体走上了讲台,书声朗朗的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把杯子放在讲台上,我说:“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比较聪明,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是好现象,应该好好地发扬!顿了顿,“不过,有些同学在学习时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这是学习上的大敌,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拦路虎!因此,我们必须克服掉这些缺点!“
我威严的扫视了一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看你们是否细心。现在,桌子上放的是一杯尿液,要求每个同学仔细的品尝一下,看是什么味道,写下来交给老师!”
话音一落,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多脏呀,怎么尝啊!”
“唉,真恶心,我才不尝呢!”
“哼,打死我也别想让我尝!……”
“不尝者,可以出去,离开这个班!”我吼了一声。可能是见我第一次发火,没有人再作声,教室里静静的,听得到蚊子扇动翅膀的声音。缓缓地,我将手指放进杯子里沾了沾,放进口中:“各位看见了——下面,每个同学按老师刚才的样子依次来尝!”
不管是皱着眉头,不管是龇牙咧嘴,还是噙着泪水,所有的同学总算是勉勉强强的做完了。
望着台下怨恨而委屈的目光,我得意的笑了;“很好!各位的勇气可嘉,这是我们在学习中克难制胜的法宝,可惜的是你们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心要细!你们再仔细观察老师做一遍——”
我高举了右手中指,伸进了杯子,然后慢慢地将食指塞进了嘴里。 “咳!咳!咳!咳!……”大家一个个愤愤不平,连呼上当,唉声叹气,后悔莫及。教室里一下子乱开了。
“呵!味道好极了吧?”
“好!好!好!好得很!”一些漂漂亮亮的女同学恶狠狠地瞪着我,好像和我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恨不得一下子把我吞下去似的。许多同学则拼命地吐口水,像是要把刚才尝的尿液吐出来一样。
“别吐了!留在肚子里慢慢品尝吧!怨谁呢,你们自己不仔细!”我停住了笑,严肃的说,“老师希望你们记住前苏联科学家巴普洛夫的一句话——生活要观察、观察、再观察。同时还要记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再去品尝那脏不可极的尿液了!” 一个星期后,我告诉他们所谓的尿液并不是真的,只是药水而已,又使他们大大的懊恼了一阵,也使他们明白了一个事实:老师也会骗人,并且会不止一次的骗人。
到了交日记和麦苗的时间了。这一天上午的第四节课,同学们很快把日记交到了讲台上,所有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