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10-22
公元188年,汉初平二年,六月。
太原城,东门。
并州的大军聚集在城门口,但见锦旗招展,刀剑寒寒夺目,大军为十人一排,井然有序。
高顺率领的陷阵营,典韦率领的锦衣卫,两人分列左右两侧。
中央处,高肃骑在马上,后面是高肃率领的中军。
军阵最前方,一杆漆黑色的巨大旌旗竖立在风中,被冷风一吹,猎猎作响,旌旗之上,绣着一个紫黑色的斗大的“高”字,字体磅礴大气,气势雄浑,一眼看去,就给人一种如临大山般的感觉。
高肃一身甲胄,头戴铜盔,腰间悬挂一柄长剑,骑在马上,威风赫赫,气势逼人。
“出发!”
高肃在中央高声喊道,声音宏亮,威严无比。
一声令下,城外的大军顿时哒哒哒的向前进,朝讨董联军的所在地酸枣县的方向前进。
赵云率领本部的七千人马作为先锋,率先行进;高肃、郭嘉、陈宫等人则作为中军,缓缓而行;典韦和王双率领的锦衣卫士兵分布在中军的周围,负责保护中军的安全。
黑压压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启程,逐渐远离太原。
这让高肃心中升起了无限的豪情,凌云壮志。
在行军的路上,除了少数的几人之外,谁都没有发现,原本作为左军的张燕所部,并没有和大军一起前行,而是往太原的西南方向行去,而那几个少数之人,都心照不宣的笑了。
大军自太原而出,按照古代的行军速度来看,想要抵达酸枣县,路途还是比较遥远的。
高肃率领大军,途径毛城、邯郸、魏郡,渡过黄河,最终在距离酸枣县最近的延津县停留了下来。
一路行驶,竟然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眨眼间,初平二年的六月已经过去,进入了初平二年的七月。
大军在延津休整了一天,便继续前进,一路上,随着斥侯源源不断的传回消息,已经有好几路诸侯先抵达了酸枣县。
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最先抵达。
除此之外,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袁术等诸侯,也都抵达了酸枣县,不过像广陵太守张超、山阳太守袁遗,这些诸侯,却还没有抵达。
又行进了两天的时间,高肃大军终于抵达了酸枣县境内。
酸枣县,隶属陈留郡,在陈留以北之地,距离延津县西南十五里,而讨董联盟的大军就是在这酸枣县外,。
如果以兵家的眼光来看,联盟大军驻扎之地十分精通兵法之道,盟军北靠太行山的山脉,南边是济水两条河道,由黄河活水从东麓流向西方,对此,盟军不用担心水源问题。
而营寨外五里处便是延津渡口,如果盟军兵败,只要大军退往延津,以黄河天堑为屏障,足可抵挡董卓的二十万的西凉铁骑。
酸枣一地攻守兼备,地势宽广,远远的一看,联军大营已经向外驻扎了一百多里,帐篷角挨着帐篷角,各路旌旗竖立,连成一片,隐隐之中组成了一道道的屏障遮云蔽日。
联军紧靠济水河畔,蜿蜒的营帐依河而立,从河头到河尾,规模庞大,气势雄壮之际,咋一看,就宛如一条蛟龙盘曲在河水之边酣睡,令人望而生惧。
人为至,就可以听到震人发聩的叫喝声,马蹄声,操练声,锣鼓声,生生不息,那是各路诸侯正在紧锣密鼓,操练队伍的声音,进行着各自训练的队伍,为即将迎来的大战进行最后一次的视察。
“主公,我军前方有一支规模在千余人的军队,但他们没有穿正规的军服,似乎是家族子兵。”
行军之时,赵云从前沿策马来到高肃面前,冲冲地说道。
“哦?”
高肃眼睛一亮,关东的诸侯手中,各个都握有两三万的人马,而且都是正规军,而据赵云的描述,这支迎来的军队,明显不是诸侯联盟中的一员,那会是谁?难道是些小军阀,又或是地方起义的队伍,不管如何,还是去看看为好,如果真是农民起义的队伍,自己也可对其招编。
“走,我们去看看,子龙你带领大军继续前行。”
说完后,高肃当先一步,带领着典韦、王双与数名锦衣卫,往前边的方向奔驰过去。
前方那支部队为首的将领见军队朝着这边行来,仔细一看,是诸侯的军队,于是他上前一步大喊道:“前面是哪路英雄,可否报上姓名!”
“我乃并州牧高肃,率军前来会盟,敢问前面之人可是曹孟德的部下?”
看着百步之外的队伍,旌旗之上赫然绣着一个曹字,高肃料想定是曹操麾下的人马。
“原来是高将军,在下曹仁,有礼了。”
百步之外的曹仁,听见来人是高肃,也不禁正礼相待道。
在参加会盟的诸侯里,论军队人数,较为强大的有袁绍和高肃,但论地盘的大小,高肃占领了并州,而袁绍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