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如果晚点遇到> 第七章 第一节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第一节课(1 / 2)

升国旗时,全场鸦雀无声,很是寂静。这也是第一次升国旗的好处,同学都会很自觉的把嘴管住,至于以后那就没得保证喽。

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行瞩目礼,这是升国旗时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瞩目礼的对象是国旗,可真正有多少人找对对象了呢?有同学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就是不看国旗;有的一直看着自己前边的同学,好像他(她)才是自己的对象;有的看到国旗升到一半就不看了,感觉国旗不会危险到升不上去就放心了,也就不再看了;而有的老师也是一样,看到多半,就低下了头,好像颈椎有问题似的,一言蔽之:能真正对国旗行瞩目礼的太少太少了。

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真的忠国吗?中国人真的是忠国人吗?

爱国的表现有很多,升国旗也是其中的一种,当国歌奏起时,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我们要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给我们的,所以,学校在升国旗的时候,老师和学生要认真对待,国旗每周都升,足见升国旗的重要性。

第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们莫过于做个自我介绍,对学生说些要注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诸如此类的话。老师为学生安排后事这是所有学生进入新年级永远不变的一节课,而学生也都非常的喜欢这样的一节课。

第一节课就是班主任的课。

班主任眼睛很是锐利,刚一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就问闫明月。问什么呢?能让老师刚一进来就问,难道是被老师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事?老师问:“你同桌乐乐乐还没有来么?”

由于对他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刚一看那座位空着就问了。老师不知道闫明月的名字所以只好用“你”字,幸好记住了乐乐乐这一名字。如果俩人的名字都不知道,那只能问:“你同桌没来么?”如果哪个同学的同桌没来,而自己又没有看老师,很容易会误解到老师在问自己,而指名道姓了就不会出现这种事了。

明月现在也很迷惑,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早读迟到,现在上课也迟到,他没有来,所以她如实的回答说:“没有来。”

她刚回答完,只见他就跑到了教室门口,用行动抗议着她的回答。见到他跑来,她喜形于色,忙说:“来了,来了。”这才听到一声“报告”,他已经呆定在哪儿了,还在那儿待定着结果。

“来了”与“报告”一气呵成,就像同出自一人之口,但确确实实是俩人说的,搭配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老师由声定位。“来了”声出,“报告”声到,目光由她到他。

看他气喘吁吁的样子,就像翻山越岭一程,跋山涉水一番才好不容易的来到这里。样子甚是滑稽,老师受场合的影响想笑却又不能笑。问他:“你干什么了?咋的又迟到啊!”

刚问完,这时铃声“叮铃铃”的响了,不是下课而是刚刚上课。第一节上课都有提前十分钟的预备铃,别的同学都是在预备铃之前到教室的,他是刚打正式铃到的。而老师是在正式铃前的一分钟进教室的。所以,这一响真是非同凡响啊,好像跟老师过意不去而有意让他过去。

他说:“老师,这不是才刚上课么?再说我早都来了,刚下去买笔去了,估计班级好多人都还没笔吧,可见我对学习也是不马虎的。”

说的是在理,有的同学打着学习的幌子,就是不学习。有作业时,看谁有笔就借,有借不还啊!等这支笔没有油了,就接着“揩油”,又向别人借,如果你要他还,指不定会说不用这么小气吧,一支笔几毛钱,我给你一元钱行不?听这话感觉像是在“炫富”,钱不能要,笔是白送。人家还落了个理直气壮。学习不拿笔的学生不是学习的料,而现在这种料儿还不少。

老师对他无可奈何,所以无奈的说:“进来吧!”

走到座位,看见同桌站着,他惊讶的身子向后一晃,问:“怎么站着啊?”他当然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她才站的。

明月嘴一撅,羞答答的说:“等你啊!”

这三个字加上她那表情,把她出卖的淋漓尽致,明眼人儿一听她说话的这语气,就知道她对他有意。

过来几分钟,她小声的问他:“你买了几支笔?可不可以借我一支?不要说你只买了一支哦。”

难道她就是他所说的无笔人成员中的一个。其实不然,她只是想看看他是什么反应,了解一下他是否真的买笔了。因为她始终没有见他把买的笔拿出来,所以不得不让她怀疑。

“我怎么可能只买一支笔呢?”他说:“我一支笔都没有买,你向我借啥?我还想问你借笔呢!”

“那可就奇了、怪了、奇怪了,你刚才又对老师说谎了!”

“大姐、小姐、大小姐,那只是身陷危境时千变万化之中随机应变到的一个理由。理由理由,有理才能由我,所以说理由时一定要说的有理,要不然我怎会安安静静且安安全全的进来呢?”

他说的是有理,可做的就不在理了。

他俩说话也只有他俩能听到,毕竟正上着课呢!乐乐乐头往四周一望,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