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象牙塔里好时光
跟小敏之间的爱,透彻心扉,是心灵上最大的慰藉,也是学习中的不懈动力。
与师妹晓雪之间的情,晶莹透亮,没有任何杂质,有他乡遇知己的喜悦。
虽然说恋爱也是大学的必修课,但是过度的沉醉于其中,就会荒废学业,就像沉醉于山间的小溪奔流不到大海一样。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是带着单位的嘱托,带着领导的期盼来学习的,我们的根在西部,那里需要我们,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若。
研究生学习比起本科学习,那是自主得多,前三学期有课程,我们基本上是每天上午上2节课,下午1节课,其余就是在实验室或图书馆看书,看上去挺轻松的,但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学校实施的是效果式的学籍管理,必修课有1门不及格,必须重修,有2门不及格必须留级,考试前也不会划重点,只有扎实学、认真学才能及格,上课的时候,没有人逃课,没有人打瞌睡,因为教员都是优秀的,好多都是知名的教授。这是江北大学良好的风气,就是校长、教务主任,他们也是带头要上课的,教授就更不要说了,至少担任两门以上的课程教育,上课的质量较高。
有的课程是开放式的,在学校网E代家园上有课程计划,大家有时间都可以去听,有时校长或知名教授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都挤满了人,颇为壮观,这也是教学的魅力所在。
江北大学对学生是很严格的,有三条高压线:一是考试作弊,二是学术不端,三是弄虚作假。触犯了任何一条,就有可能被退学,这也培育了江北学子务实、踏实、老实的工作作风和学风。
学生要想拿研究生学位证书,必须英语通过六级,毕业论文是送到北京2座最高学府盲审外评,分数低于70分,算外评没有通过,就不能参加答辩,相当于留级,留级了第二次外评还没通过,就取消研究生资格。还有论文要放到数据库进行比对,如果复制比超过15%,或有剽窃别人的实验结果,直接取消研究生资格,按学术不端进行处理。
对于教授而言,也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尤其是连续两届有学生论文外评不过,或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就不能带研究生了,很有威慑力。记得有一名教授因为连续两届有学生论文外评没通过,就被取消导师资格,只能上课,不能带研究生,那也是很难受的。
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导师一个人说了算,必需依靠导师和研究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论文工作,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江北大学的论文质量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每一年都有全国优秀论文得主。
江北是一个科教基地,附近大学和研究机构众多。学术报告是经常去听的,不单是学校的,还可以到科大、师大、科技馆、省图书馆去听,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那是一个周末,科大知名的孙教授来到学校做了《寻找自在之门》的学术报告,给我们开启了一扇学术研究的窗。
“在生活的田埂上行走,在思想的星空中漫步,在自在之门中寻找美。”
“沿着前人的脚印走,走不出自己的脚印;害怕风险和艰难的人,走不出自己的脚印;不了解前人的行踪的人走不出自己的脚印,没有创新思维角度的人,走不出自己的脚印;践踏别人脚印的人,走不出自己的脚印。”
孙教授告诉我们怎样寻找自在之门,在学术科研上有所建树,要留下自己的脚印。
也告诉我们如何创新?
“真正的创新,应该是穿越隧道的一点光亮,应该是穿透地壳汹涌而发的岩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怎样寻找自在之门呢?
“没有理想的人找不到自在之门,没有知识储备的人找不到自在之门,没有很好社会环境很难找到自在之门。”
“要不甘寂寞,坐不得冷板凳,不会面壁的人找不得自在之门,在权威和权势面前没有脊梁骨的人找不到自在之门。”
“研究生做科研,角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网络通识系统,高度与角度决定水平。”
这样我想起那年在江陵大学地质系毕业,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的那句话:今天你们唱毕业歌的时候,豪情满怀壮志冲天,明年此时,当你们在帐篷里,让山谷的风吹了一年以后,希望你们还有今天的豪情,十年后,如果你们还有今天的豪情,你们就有希望了,二十年后,你们仍然还有今天的豪情,你就成功了。
是啊,干事创业贵在坚持,长期的坚持干一件事,你就会成为行家,用一生毕生的精力去干好一件事,你就可以成为专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是难能可贵的。
除了上课,听学术研究报告,还有去图书馆看书,基本上是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导师陈教授根据我们的专业,给了1个书单给我们,建议每周看1本,为以后写论文打基础。
我跟室友米阳和同事大伟经常是上完课,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