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皇宋锦绣> 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2 / 3)

会上升到一个可怕的高度,而不是现在,平均亩产,恐怕连2石都不到,粮食在很长时间的,成为了北宋的制约。

完全不应该出现在北宋这个时间段的计划,就这么的被三司发扬光大,别说是三司还有沉量资金,就算是没有,集中整个国家的财富,用于时间差,投入到大型的建设之中,对于整个国家的提升也是明显的,这是后世的套路。

历史上,解放之中的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很长一段时间之中,利用工农业的剪刀差,借助着农业补贴工业,然后集中资金开启工业,并且完善了整个中国的基础话工业,为之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宋这样做,只是被动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是实际上,在之后的时间之中,北宋的发展丝毫都不慢,并没有因为定海军的倾销,而走入到停滞之中。

这跟北宋本身比较开放,工商业都非常发达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定海军也没有进行搜刮,他的倾销,是做了一定的考虑,有一定的底线,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会肆意扩张的。

高速的发展,带来的是收入的激增,各方面的社会都比较稳定,底层生活不下去的人民,逐步被定海军更高条件给吸引,只要愿意去劳动的,都有一口饭吃,而上层,只要勤劳就会有收益,社会矛盾开始缓和的,因为土地兼并而出现的问题也缓解,特别是幽州的收回,给北宋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以前,如同梦魔一样的辽国,就这么的被打败了,北宋成为了整个东亚第一的势力。

这带来的变化非常的巨大,无论是从实质上面的收益,还是从成就感和国民满意度上面,北宋都是不错的,社会矛盾被明显的改变,再加上一些不错的管理掌握着朝堂,整个朝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发展的势头,一直都在延续,在三司做出来报告和计划,准备明年更好的发展之后,很多聪明一点的官员,已经认识到了将来,从事哪一个方面,更加的适合。

时间,就这么的快速的过去了,从高层到地方,整个北宋主流的声音就是建设,无论是农田水利建设,还是各种铁路的建设,总之,只要争取到一个,对于地方的发展就是巨大的,而财富的增加,也带来的商业的继续繁盛,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促进。

庆历七年到来的时候,北宋的各方面的情况都非常好,大量的资金投入进去,并且展现了效果,铁路因为修建的关系,还没有显现,可是之前的铁路,加上农业的投入,已经初见成效,北方和西北,大量的新增土地,造成了收入上面的激增,这些都促进了北宋的各方面向好,有钱了就好办事,不用拆东墙补西墙,不用个盖子盖1个瓶子,就算是一些庸才,也可以游刃有余的治理,跟别说,北宋的官员,基本上的管理都是在水准之上。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刻,原来,比较经常出现的定海军,却逐步的消失在了主流的视野之中,虽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定海军的产品,可是复制品,还有地方的投资,逐步的出现,开始蚕食定海军的市场,定海军已经不如以前那样了掌控着市场上面的所有的产品了。

是定海军被削弱了,还是定海军在各个方面都被限制了,不是的,定海军实际上,发展的不错,只不过有目的的进行收缩。

对于这些产品,本来占据市场的定海军,逐步的放开了市场,并不代表着定海军的利润在下降。

在工业化的最初级的阶段,一些最简单的工业,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因为最开始,定海军有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对于一切的发展都非常的清楚,却也必须要在一点一滴之中,逐步的建设,最终才能够产生效果。

如果全部依靠赵信一个人,就算他是三头六臂的孙悟空,也别想把一切的事情都给办好了。

只要利用后世的理论,用一些流水线,或者是稍稍处理的机器,这些就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把人集中到一起,用打工厂替代小型的农户,效率就可以提升很多。

可是伴随着产业的升级,特别是机械制造和重工业等的逐步的深入,这样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容易被复制不说,因为大量的产品产生,本身的利润也开始下降。

定海军有无数可以提升效率,获得巨大的收益的,不必纠结于这些方面,同样的,那些最早跟定海军合作,把定海军产品推行到各地的商人,也是定海军支持的对象。

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到后面的复杂机械,定海军逐步的从单纯的商品生产,开始产业升级了,主要是提升生产效率,用更少的时间,更低的成本,生产这些产品。

大量更加先进的机械的出现,一些最初级的机械产品,开始的淘汰,并且通过一定的渠道,流入到了北宋,催生了北宋的工业制造和实业的产生。

生产一件机械设备,他所创造的价值,可能是普通商品的成百倍上千倍,而初级的工业产品,在产量更大,同样的机械的效率更高的前提下,开始利润降低。

这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后世,发达国家转移产能,首先是亚洲四小龙,之后,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