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国家意志> 709 选择与放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09 选择与放弃(2 / 3)

15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已经达到极限,并且有本身机动躲避敌人反击的需求,只能交由远程火箭准备,当火箭弹准备开火时,敌人行驶到了山丘后的屏蔽区。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预知到了威胁,自己跑到山后面了,这将使得它们自己也失去了开火机会,不过毫无疑问,过一会儿,还会开出来。中国炮兵决定没有七八成把握,暂不开火,等着他们自己出来。

亚希尼继续向东的路线激怒了后方的副师长,但是林淮生的指挥部,很快压住了尤尼斯,指挥部认为这支生力军的大迂回显然有利于拖延敌人,敌人已经察觉到了威胁,即使亚希尼只是存在,而不攻击,也足够让他们忌惮几分,分散其病理。这一两个钟头,林淮生获得了更多的情报。之前,情报部门有一些慌张,将这支外国雇佣军的数量从500人提升到夸张20000人,随后渐渐恢复了理智,最终各方面情报核对后,确定外线敌人的数量为200至300辆坦克,包括来自美国以及其盟国的几支准军事力量,大约包含不到7000人的作战部队。另外,还有配合其作战的大约2万人的印度部队。对林淮生来说,敌人精锐数量不多,只要牵制住其中任何一股,敌人的威胁都将大大减弱。并且,此时巴基斯坦第6师的几个主力团,已经基本瓦解了,救不救都改变不了局面了。

叶林斯基的坦克部队,已经突破了巴基斯坦第6师的最后抵抗,他几乎没有怎么用坦克打,敌人就完蛋了。

他的坦克群正雄赳赳地越过了整条延烧的公路。中校很想好好看看这壮观的场面,第一次海湾战争他没赶上,不过现在同样的场面再次降临了,是他亲手制造的。可惜公路上被摧毁的坦克和车量,大部分还在燃烧,有一些正在噼啪乱响,弹药横飞。他选择正事风险,钻进坦克。

他与从里向外杀的印度军队已经炮火相连了,距离中国军队的补给线还剩几公里,不过无人机侦察表明,那里的运输已经停止了。火箭炮如同犁地一样消灭了巴基斯坦整支军队后,敌人显然是知道怕了,他们主动停止了运输。唯一的麻烦来自于侧翼,那个澳大利亚废物好像被一股突然出现的敌人痛打了一下,现在退却了。弗林斯将军那里似乎有些犹豫,他的前出已经足够远了,现在用火力也可以封锁敌人运输,对他而言,任务大致达成了,他更担心天亮后的情况,但是叶林斯基建议继续前进,直接与帕斯阿德元帅汇合,这样可以一举歼灭南方深入太远的中国坦克,这样敌人败局就大定了。为了说明问题,叶林斯基在电台里对犹豫不决的弗林斯说:“如果当年我的祖先不是止步于乌克兰,而是直捣莫斯科,今天的世界就会太平多了,地球上不会有布尔什维克,甚至也不会有中国共产党。”

作为波兰后裔,他总是能想捡起一些奇怪的,常人不能理解的牵强典故。但是弗林斯权衡后,最终同意了他的建议。保险起见,他将叶林斯基的一支韩国K2坦克部队调到澳军受袭击的方向,以策安全。

韩国是全世界唯一热切响应美国号召,派来整建制部队“志愿”参战的国家,甚至比美国公开招募退伍人员的手法走的更远得多,目的是为了报复之前被俘的十几名顾问团人员,被中巴送上国家电视台,痛哭流涕念了一份悔过书的公开羞辱。当然弗林斯这样的部署,减弱了叶林斯基的正面突击力量。叶林斯基正急需兵力打通与新德里的联系,然后在白天的时候,向南扫荡。他没有想过弗林斯的担心可能是对的,因为情报显示,第一装甲师的独立装甲营,可能是一支比第一装甲师其余部队加起来都难缠的部队,特别善于在侧翼和后方捣乱。

当上一次,中继无人机靠近的时候,亚希尼得到了最后的允许他便宜行事的电文。这片战场诡谲难测,通讯不是始终可靠,而无人机或者其他侦察手段无法有始有终地跟踪目标,他需要这样的委托指挥授权。他知道敌人在很宽的正面上采取了行动,而兵力却很少,这意味着他会用一些大胆的分进合击的策略,这样就会留下不少空隙可以钻过去,当然这需要依靠一点儿运气。

如同以往的战例一样,一旦突破到敌人脆弱的后方,意味着坦克将面对防空导弹、支援火炮、运输车队或者工程兵装备,这些都是最理想的目标,即使只是消灭几辆燃油车,毁掉几十万升的燃油,也足可以制约前方坦克的原定裤线,并且为空军提供一个持续燃烧的地面参照点。作为没有上过军校的代理营长,他远比副师长想得长远,他甚至估算出那些在各方面计算的紧巴巴的,仓促而又勉强发起的战役,最怕的就是有人搅乱后方,所以他就是要让敌人吃点苦头。

坦克驾驶员们利用微光夜视仪,向前面丘陵地带前进,那些地区可以破坏自北向南的雷达搜索,所以后面肯定藏着一些什么东西。

排在前列的坦克首先看到了一排目标的移动,似乎是m2步兵战车,有十多辆,这次对手没能抢先看到己方。经亚希尼确认后并不是美制m2型。炮塔显得更流畅;也不是己方的任何一种武器。他没有时间部署,下令部队展开,迎头撞上去,在合适的距离自行开火,打一下脱离,绝对不要纠缠

但是在坦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