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也就是说它向游客扔石头并不是因为愤怒,而可能是因为觉得“好玩”,甚至是有“计划”的行为。
不过当人们发现这只黑猩猩的举动后,一些人仍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异变的“习惯”,它只是在某个确定的时间重复一个“习惯”而已,这并不能代表它是有“计划”的。
但……当动物园的管理人员把这只黑猩猩事先准备好的石头清理干净的时候,这只黑猩猩对游客扔石头的行为依然没有终止,甚至为了避免自己准备的石头被清理掉,它开始学会把石头“藏起来”,并且是“藏”在很多个位置,这样它就可以像个游击战士一样,享受着在不同地点“出其不意的发起攻击”的乐趣了。
对镜子发呆的猫原本只是新兴的“知物派”画家唐兴德在2025年的个人画展上展示过的一幅油画。
可曾一杰展示的却是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猫叫KK,是一只由俄罗斯研究人员饲养的用于和“先行者”接触交流的俄罗斯蓝猫。
在注释中
,这名俄罗斯研究人员曾多次带着自己的猫与“先行者”进行接触,不过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先行者”了解更具体的除人以外的活的动物。
但不知道为什么,“先行者”对KK完全不感兴趣,甚至KK坐在它身旁也无法引起它的注意。
倒是KK对“先行者”充满了好奇。
后来因为接触效果不佳,KK被留在了宿舍里不再参与接触研究,但是这名研究人员却发现KK在与“先行者”接触后行为变得有些异常。
而其中一点就集中在这张照片上。
KK开始“喜欢照镜子”了。
而“喜欢照镜子”对于动物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区分智商高低的分界线。
因为大部分动物都无法通过镜子认出自己,所以,当把猫、狗之类的动物放在镜子面前的时候,它们会表现出警惕,好奇,甚至愤怒,并富有攻击性。
可是与之相对的,人类婴儿即使从未见过镜子,也会很快就意识到镜子里的是自己,并借助镜子来触碰自己的身体。
同样的还有许多灵长类的动物,比如黑猩猩,它们也会很快就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
因此可以说能从镜子里认识到“自己”是一种高智商的表现。
而KK的行为似乎就印证了这一点。
但是在对KK的大脑进行扫描的时候,研究人员却发现KK的大脑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现有的观察无法解释KK对“自我”认知的这种行为“进化”的起因。
唯一能作为解释的就只有与“先行者”接触这件事。
为此,俄罗斯方面又找来了几只猫,但是经过与“先行者”的接触后,这几只猫却没有表现出对“自我”的认知。
它们依然我行我素,毫无变化。
拯救同伴的老鼠来自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为了验证其他动物是否存在“感情”,或者同类之间的“同情”,科学家们招来几只大鼠,并把其中一些关在笼子里,然后又在笼子外边放着大鼠喜欢吃的东西。
这时再将被观察的大鼠放进实验区域,来观察它是选择去吃东西还是救自己的同伴。
结果实验表明,大多数时候大鼠会选择先去救自己的同伴,并且有不少大鼠都成功了,当然……也有一些会选择食物。
通过这一研究科学家们似乎确认了一点,那就是大鼠是有“感情”的,这从它们拯救同伴就可以看出来,而那些选择食物的大鼠则只是相对的比较“怀”而已。
可是当科学家们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的时候,却也有一些人说,大鼠之所以会救同伴并不是因为它们是有“感情”的,而或许只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同伴的“呼救声”,而这种“呼救声”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并且会引起大鼠身体的极度不适应,这样它才可以确保族群的延续,保障自己的安全。
也就是说,大鼠会救同类完全是为了解除这种“求救”警报,而不是因为它们有“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