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凯旋,论功行赏,樊哙自皇帝起事时便披坚执锐,浴血杀敌十数载,忠心耿耿,从无二心。当年高祖皇帝一统江山,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人曾经的过失一改不论,皆封为异姓王。谁知几人相继叛变,让高祖心寒。唯独樊哙,打天下时虽高祖拼杀,坐天下时又忠心铲除乱臣贼子,实是开国大将之第一人。此次剿灭英布,四海皆安,盛世由此而开,樊哙功不可没。而他,也成了高祖最信任的人。
此次英布叛乱覆灭,国家真正太平。而刘邦却剑伤复发,一病不起。此时宫中只有吕后和太子刘盈势力最大,太子也颇为高祖喜爱,于是朝野繁琐政务几乎全部交由吕后于太子处理。吕后独断专权,架空太子,任命亲信为朝中军中重臣,由此拉开汉初外戚****的局面。这一切,都由樊哙深夜密报天子,而天子却也无奈。
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时,樊哙又跪伏于高祖病榻之前,眉头紧锁。
“外戚干政已成气候,只怕最终会威胁皇位,酿成大祸。”樊哙说道。
刘邦顿了顿,说道:“没事,明天我布一道圣旨,此后大汉再不封异姓王,只有刘姓能封为王。”樊哙虽是武将,但粗中有细,立即懂了。此时正值异姓王叛乱失败,出此诏令正是时候。而且这道圣旨一下,吕后也无法分封外戚重臣为王,看似打击异姓王,实则压制外戚。这一手不禁让樊哙赞叹不已,这便是将才与帝王的差别。
刘邦见他会意,又说道:“即使是外戚政变,刘姓王出兵勤王,也可制止了。刘盈这小子不错,你多帮帮他吧。”刘邦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悲凉,他真想不到,当年浴血沙场,同生共死的兄弟,此时只有这一人还可信任。正是人之将死,更是多愁善感。不过他很快收起了那副模样,恢复威仪,问道:“那个人,怎么样了?”
“哼,别提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此时正在大牢蹲着呢,要不是皇上吩咐,他已经死了。”樊哙眼神不屑,也只有他私底下敢用这种语气和刘邦说话了。
刘邦有些不快,说道:“怎么回事?如实道来。”
樊哙看出了刘邦的不悦,这么多年的追随他早已能看出这位皇帝任何细微的情绪。于是说道:“禀告皇帝,他在禁军中与人滋事,据说是一拳将人打死了。”
“哦?只用了一拳吗?”刘邦说道。
樊哙听皇帝这样问,已明白他的意思,说道:“此人确是个练武奇才,但他的身世……只怕……”
“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去叫他来吧吧。”皇帝口气坚决。
刘邦话音刚落,突然门外闪过一个黑影,樊哙拔刀踢门而出,只见一个少年穿着囚服伏跪在地,大喊道:“谢皇帝恩典!”那人正是刘少龙。
樊哙大怒,喊道:“夜闯皇宫,你该当何罪!”随后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就要将他拖进屋子,而刘少龙身体竟如黏在地下了一般,樊哙这般强劲的膂力竟然未能将他提起。樊哙大吃一惊,心想:“如此瘦小的少年,怎么会如此沉重?”
刘邦突然说道:“平身吧,进来。”刘少龙谢恩后径自走到病榻前,又行君臣之礼。刘邦挥了挥手,说道:“不必了,以后,你就叫我师父吧。”
刘少龙“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面色大喜,激动地说道:“谢师父!”樊哙一见这场面,顿时明白过来,刘邦与刘少龙这几日定是每日会面,这个少年在刘邦心中已经是完全合格了。尽管如此,樊哙还是不放心,因为这个少龙,实在跟那叱咤风云的人太像。
刘邦起身从床边取出一个木匣,匣子上书四个字——《斩蛇剑法》。刘邦将木匣递给刘少龙。刘少龙八拜九叩,说道:“谢师父。”他打开木匣时,只见其中一本蚕丝图册,记载的正是刘邦独创的精妙武功。
此后,刘少龙每日便在未央宫中习武,未央宫占地辽阔,僻静之处颇多。刘少龙便在那里习武,遇到不会之处便去刘邦寝宫中询问。他本非常人,自幼习得轻功身法,在宫中月余竟未有一人发觉。刘邦发现,少龙习武方面确实是个不世之材,但太过性情,放至江湖或可称侠,在庙堂之上却无用武之地。
刘邦所著剑法并无甚高深之处,但却处处精妙,一招一式并无花招,却是攻防兼备,杀伐之气隐于剑中,却是杀敌制胜之妙处。正如《易》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刘少龙练武勤且艰,加之天赋异禀,剑法突飞猛进,后将剑法与自己身法相结合,短短两月,竟将斩蛇剑法推陈出新,凌厉之余更加灵动。只是碍于无人过招,身负上乘武功却不自知。
这一日清晨,惠风和畅,朝阳和煦,刘邦服了太医的药亦是感觉神清气爽,病情像是有了起色。于是便命所有人出去,他要与少龙过过招。不一会,寝宫便空无一人,刘少龙来了。
“师父,您今天气色不错,更应多休息才是。”刘少龙说道。
“没事,咱俩过过招,我看看你最近武功如何了。”刘邦道。
“弟子不敢。”刘少龙还礼说着,却拎起了手中的木剑。刘邦也径自走到院角,取了一根树枝。师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