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远王带领的周国海军,共计诛杀海贼二百余人,活捉大小头目三十余人,虽未能生擒贼王火炎焱,却也逼得他重伤跳海生死未卜,可谓给了皓沙海贼百年来最重一击。
皓沙海盗猖獗已久,害得沿海百姓及过往商船苦不堪言,因而当高悬清远王大旗的船队大胜返航时,相关城州官员与自发聚集的众渔民商贾等近千人齐齐守在港口附近迎英雄归来。万民欣喜的欢呼声胜似滔天巨浪,其氛围之热烈、称颂之虔诚,堪比每年开海时向海神祈福叩拜。
蛰伏多年的清远王凭此一战成名,天下英豪乐于谈及的自然是他一夜之间歼灭皓沙海盗的神勇战绩,而女子们则皆对他那清雅俊容绝世风华芳心暗许,有些家世背景的千金们更是蠢蠢欲动,都盼着能嫁予尚未娶妻亦未纳妾的皇七子。
然而据传清远王夜战海贼时曾救下名女子,且对其青睐有加,甚至亲自送其回归家宅。这着实让待字闺中的怀春少女们狠狠嫉妒了一番,但却少有人知她是何身份。
有人说她是云裳阁的绣女,有人说她是被海盗虏去的卑微渔家女,亦有人说她是清远王事先安插入皓沙群岛海盗中的细作……
总之,众说纷纭间将此女子传说得越来越神秘,惹得世人皆欲一睹其真容,只是又有谁能轻易近得清远王之身?
景阳城。
三辆看似寻常的马车首尾相衔地进入城门,穿过繁华的闹市大街,绕过平民聚居的灰暗小巷,来到散落着政要世家的山水南城,最终停在一座年代久远的宅院前。
“原来虞小姐竟是出身显赫三朝簪缨世家,失敬、失敬。”
即便身着便装仍难掩一身清雅贵气的清远王姬无邪,自断后的第三辆马车中下来,亲自行至被护在中间的第二辆马车前。
尽管早在得知她姓虞名莫独又家在景阳城时,姬无邪就已隐约猜到她定然与显赫虞家有些关系,却并未派人调查确定,因而此刻表现出的惊讶倒亦有五分出于真情流露。
“王爷莫要取笑,谁不知我虞家自前魏起便已落寞,如今不过只余一片老旧祖宅而已,当真有负先祖威名。”
自从离开南疆开始,即墨贞便已拥有了新身份——景阳虞氏家的小女儿,而原本十九岁的年纪也被改成虞莫孤应有的十五岁。
不过,就算她早已作足心理准备,当提及“前魏”时,心头仍不由得微微一颤。
她终于曾又踏上故土,然而一切却早已物是人非……
正如姬无邪所说,这虞氏在东蒙大陆之东曾是个十分显赫的文儒家族,在魏以前的三朝中,曾有一人被封一等公爵、三人官拜丞相、两人位列“三公”、正四品以上文官更是曾多达十余人,剩余品阶文官难以计数。而女眷中则曾出过一位皇后、一位贵妃及两位双生花宠妃,论起当年位列京畿十大家族的风光真可谓少有匹敌。
然而自从魏国即墨氏入主中原腹地之东,曾出得一位前楚末帝贵妃的虞氏虽幸免未遭灭族之灾,却已难在京畿立足,这才举家迁回故土景阳城内的老宅。此后百余年间虞氏皆未再露丝毫锋芒,有人说虞氏气数已尽,再难出得旷世之才重振家声;亦有人说虞氏一族仅是在韬光养晦,只待时机到达再重登巅峰。
这落寞百余年的曾经权势滔天的簪缨世家,终于在这一代出了个名满天下的青年大儒——虞莫孤。
据传此子三岁便能识字过千,五岁便通读诗词名篇,八岁便已出口成章,九岁时为贺嫡母寿辰而作的藏头诗更是传遍天下,十岁便已是名满东蒙的神童,都道他必是文曲星下凡,前途不可限量。
而当虞莫孤成年后,偏偏又时逢魏国被灭,一时间关于虞氏即将复兴的言论甚嚣尘上。
“虞小姐切莫如此妄自菲薄,天下谁人不知令兄虞大儒之名?而且据我所知,父皇已然下旨册封令兄为翰林院侍读,想来虞氏重振辉煌已是指日可待。”
据姬无邪对如今虞氏家族的了解,人丁日渐凋零的嫡宗只余虞莫孤父母一脉,而其父早亡,其母将嫡子养大便撒手人寰,仅留下个尚年幼的妹妹给他抚养。
“当真?那我可要赶快去恭喜哥哥了。”
自被火炎焱所伤后,即墨贞便一直被清远王带在身边照顾,两人间私下里已不论身份尊卑犹如相识多年的至交好友。然而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那些不着痕迹的刻意“讨好”或适当卖弄才学,皆只为让这位清雅高贵的王爷对她另眼相看,以谋后事。
正当两人相让着走向虞府大门时,原本紧闭的门已然打开,快步跑出来个身着碧绿衣裙的丫鬟。
“小姐,你总算回来了,可急死奴婢了!”
早已暗入南疆见过即墨贞的虞府丫鬟流碧,满面焦急地径直冲上前。
“哎,你这丫头当真被哥哥宠坏了,好没规矩!没见有贵客到访么?还不快快拜见清远王殿下。”
即墨贞佯装责怪,但嘴角却弯着抹若有似无的浅笑,流碧这样一出想来姬无邪便更不会怀疑她的身份了。
其实真正的虞莫独在年仅十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