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窃国者侯> 第三十三节 小侯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三节 小侯村(1 / 2)

湘阴县治去岳州府城约百五十里,自洞庭放帆而下也不过一日旅程,自伏波门码头辞了大张旗鼓前来送别的一干人等,侯嘉所乘官船顺风放流,直奔湘阴境内而去,只是领航的却由识途老手换做了水军卫所的哨船。

苏书玉自小随苏天德走南闯北,但这浩淼洞庭,却是第一次来到,虽自长江入洞庭进岳州府城时见识了一番,但是船行其中,水天茫茫,却又是另一番感受,也顾不得湖上风大,饶有兴致的来到船头矗立赏景。

夫人赏景,为丈夫的自然也不能落后,毕竟他们还是在外人眼里一对再恩爱不过的新婚小夫妻。看着苏书玉饶有兴致的样子,侯嘉一边陪着苏书玉赏景,一边向苏书玉解释着自家的情况:“我家并不在湘阴县城内,而在离县城约三十里湖边的一处村子里,村子不大,但内中只有我家人和几十户佃户,外人只叫小侯村,隔小侯村不到二十里,是老侯村,自太祖时侯家先辈迁居至此,侯家人大多住在老侯村,我小时候也是住在那里的,我四五岁时父亲与族老翻脸,才又建的小侯村。”

“你父亲……为什么会和族老翻脸。”目前来说,苏书玉对于自己这个便宜公公的兴趣可以说是越发的浓厚了,假作夫妻数月以来,尤其是踏上回乡之路上这一段时间,二人的交流因各自背负的任务而逐渐增多,并不如刚成亲那个月那般尴尬与相敬如宾,而从侯嘉口中听来,他父亲如何,他父亲如何……其中许多之于侯嘉的教诲,绝对不是隐隐无名的一个落地秀才所能有的见识,这样一位老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苏书玉很俗套的被勾起了好奇心。

“呵呵,这些么……”侯嘉并不忌讳于在苏书玉面前讲述过往,他们二人那个交易,已经互相将彼此绑在一条战船之上,苏书玉知道得更多,那么回乡之后面对可能的复杂情况,她能应对的也就更多了。

侯嘉之父名宣,字吉玉,也曾入庠求学,却因父母早逝,家道败落,年过三十方才求娶到侯嘉的母亲,穷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年过三十还是个童生,在这种繁衍已达两百余年的大家族中,很自然的成为了家族内所认定的废人,甚至已然发展到连佃与同族的几亩薄田都要被人夺走的境地。

为保自家活命根基,侯宣自然与人起了冲突,被人一扁担打得晕倒在地,人事不省足有三日,而侯嘉,也恰好在侯宣晕过去的第三日,因母亲操劳过度,动了胎气提早出世,一家子穷途末路,几乎已陷绝境。还好舅家闻讯而来,才把他一家三口的命抢了回来。

经此大变,侯宣醒来之后在床上躺了三日,便又像没事人一样起了床,只是性情处事却与往日大不相同,干干脆脆的把人家谋夺的十亩田地卖给外姓人,换回五十两银钱,一半交付岳家做侯嘉母子生活之费,自己揣了另一半便独自外出,说是要出去为妻子闯下一番家业。

这一去便是四年多,待侯宣再次回家之时,已然是腰缠万贯的富家翁了,他记着当年之事,不肯再回大侯庄居住,买通了县衙,在离大侯庄二十里地外圈了数百亩荒地,再建了小侯庄,自此除了年终大祭,清明中元上坟,却是再也不踏入大侯庄一步。

这一番经历絮絮叨叨,侯嘉也是自小听母亲舅舅叙说过一些,成年之后父亲才详细与他说了一次,此时转述给苏书玉,倒是第一次说与别人听,足足说了有半个多时辰方才讲述完毕。

“如此说来,你父亲真乃奇人也。”苏书玉也是听得嗔目结舌,她一直觉得经历之奇,谁也迈不过自家父亲,可是听侯嘉这般一说,她这名义上的公公,人生际遇比之自己父亲,也是不逞多让的:“只是你……只是他老人家有这般手段心气,为何甘心居于乡野之中呢,这般经营二十年,便不能名动天下,但也不致于如此籍籍无名啊。”

“父亲建好小侯庄后,在家中只住了半年又出门经营去了,这一去却是十年。”湖上风大,侯嘉与苏书玉此时已经转回了船舱之内:“十年之内家书银钱倒是不断,却不曾回过家,母亲靠着父亲留下的一个管家和舅舅他们的帮忙,倒也把家里支撑下来,让我按部就班的开蒙读书,十一岁进了岳州书院。一直到我十五岁时,父亲终于回来了。”

苏书玉听得侯嘉语气不对,心知定然有大变故,连忙追问:“他老人家莫不是碰到什么事了。”

“嗯。”侯嘉却不肯细说:“父亲在外产业,经过那一次,全给人家吞了,连带父亲本人也因此双腿有疾,不良于行,用他老人家的话说,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万幸了,好在家中母亲经营得尚好,倒也不至于再过当年那样的苦日子了。”

“父亲其实是个有极大志向之人,那一次变故他老人家用了足足三年方才养过伤来。那时我已然中了秀才,回家与他老人家报喜之时,年轻气盛,竟与自己父亲争执了起来,父亲大骂我读了十几年废物,于是才有了那三年书楼困守。”侯嘉思忆当年,自嘲一笑:“其实我当年脾气,比文正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被那三年给磨出来了。”

经过数月磨合,二人相处之时,已然没有了最初的尴尬,文正也不再是禁忌话题,苏书玉很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