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都市笔记> 第十七章 归去来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归去来兮(1 / 2)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吟着这首《归去来兮辞》不知不觉间进入了韩萧的梦中。

韩萧的梦境是荒芜的,空旷的天与地散落着黄沙,黄沙慢慢地堆积,汇聚成了一望无际的沙漠。在沙漠深处,有一间简陋的小屋子,屋子的墙面凹凸不平,携带着沙粒的风不时地穿过破墙的漏洞,席卷屋子里的破铜烂瓦。

陶渊明先生初到这般荒凉之地,不禁唏嘘,他一声叹息,怀念起昔时他家门前的五棵柳树。“好一个破败不堪的地方啊!”

一阵强风袭来,陶先生躲避不及,一头埋进了黄沙中,待风过去,陶先生起身,拍了拍身穿的粗布衣衫,向地下吐了一口满含沙粒的唾液。“呸呸呸!”

陶先生见前方不远处有一间小屋子,便急忙一路小跑去往那里,以免厉风的卷土重来。

他来到了屋子里面,见其中空无一物,只有几件破铜烂瓦毫无章序的散落在角落,四周的墙壁也已残缺,风也时不时的光顾这里。他开口大问:“有人在吗?”

声音在空中飞了一会儿后,并没有人回应陶先生,只有屋外嚎啕的风声。风声像是人的哭泣声。他听到了如厉风般的叫嚣声,感觉到后面的脊梁骨冒出阵阵的寒意。

“请问有人在吗?在下是陶渊明!”他又一次开口大问。

屋外的风突然悄无声息了,仿佛是黄沙掩埋了风的脚步,此刻安静的到了一种极端的程度。

“陶先生?真的是陶先生吗?”说话的人好像是韩萧。

陶先生听闻有人在叫他,就起身从屋中出来,可是他在屋外没有看到任何人。

“陶先生,您不用再看了,我没有在您的周围,您此时是在我的梦境。”说话之人,确实是韩萧。

“什么,你说我居然在你的梦境?”陶先生不敢相信这一事实。

“没错,先生,您确实是在我的梦境。”韩萧说,“想不到您会来,也想不到您居然会说普通话,太让我意外了!”

“请问阁下是谁?”陶先生问韩萧。

“我是一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名叫韩萧,韩信的韩,萧何的萧,这两个人您肯定不陌生。”

“是的,我当然是熟悉的,一位是西汉的开国大将军,一位是西汉的开国丞相,他们二人与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在历史上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陶先生慢条斯理的说。

“真不愧是陶先生,真是深知历史啊,晚辈佩服佩服!”韩萧学起了古人,向陶先生致敬。

“哪里哪里,真是折煞陶某了!”陶先生谦虚道。

“陶先生,您是如何进入到晚辈的梦境之中的?”韩萧问道。

陶先生低下头,在黄沙之上左右踱步,他回忆道:“我也不知道,那时,我走在乡间小路,偶发雅兴,吟诵了一首《归去来兮辞》,正吟着吟着,突然从我面前闪过一道黄光,我的眼前就一片漆黑,等到我再次睁开眼时,才发现我已来到了此地。”

“原来是这样的,也许是天意如此吧!”韩萧说,“陶先生,您可是晚辈的偶像,我非常喜欢您作的诗,还有您写的文章,您真是一代文豪,如今,您的大名几乎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是吗?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陶先生停住了脚步。

“陶先生,其实您即使在晚辈的梦中,晚辈也看不到您的容貌。不过,晚辈能听到您的声音,就已经很满足了,记得曾经拜读您写的那篇《归去来兮辞》,晚辈仿佛是融入了您描写的画面中,远离世外,在偏僻的乡下生活,孤身一人,倒也自在,每日,可采菊于东篱之下,悠悠然然的远观南面的小山。每逢想到此处,真是快哉快哉!”

“非也非也!”陶先生好像是不赞成韩萧的观点。“你说的过于虚无飘渺了,不真实,那只是我的幻想,你没有去过我的世界,清贫、孤苦、空虚,种种的不安每日都会降临在我的身上,我的心底,若是脱离了俗世,那么我也将不会存在。”

“可是您写的文章和诗篇呢?您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不是寄予其中了吗?”韩萧不解。

“那个的确是我有感而发,但不是真实的写照,我在我的世界里,依然是不能脱离世俗的。文章和诗篇中的内容,只是我的个人态度,他人赞同与否,与我无关!”陶先生脱口而出。

“陶先生,您怎么能这样说呢,您可知道生活在我这个时代的都市中人,有相当的一部分都向往您所描述的理想国度。抛开世间的喜怒哀愁,带上记忆里面的美好零碎,去往那个理想国。陶先生,您可是世外隐士的先行者,您已经用您的笔为后世的人描绘出一个唯美的蓝图,难道您此时想要推翻这一切吗?”韩萧质问道。

梦境中的风又吹了起来,风就像是韩萧的呼吸,一张一弛的,富有韵律的在低空中翩翩起舞。

“不,我并不是要推翻它,而是在维护它,维护它的主要目的则是告诫后人,告诫他们要珍惜当下的俗世生活,忘却那些不切实际、虚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