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简行,快马加鞭经衢州前往松江,而后潜入吴地涠洲与镇江交境处,找到了吴晴芝家眷所在的谷阳镇。
偷袭了沿途的几处军营,这会儿诸鑫和手下们都身着吴军军服,诸鑫还穿戴了一身颇有气势的明光铠,铠甲原先的主人据说是一位贵戚子弟,被派到吴地后方历练,正好便宜了找不到将军服饰的诸鑫。
谷阳镇设有一个地方军衙,负责此地的征兵,后勤补给。由于吴国主政的文武长官都看不起出身草根的吴晴芝,觉得他早晚要反叛,所以这个军衙还额外附带有监视名将吴晴芝家眷的责任。
诸鑫他们伪造了简单的身份,骑着骏马直接闯进了镇上的军衙,趾高气扬的要衙门里的军官带着去找吴晴芝的府邸。
地方上的军官见这群人气势汹汹,以为是吴晴芝犯事,连摔带爬的就将人马引到了镇子外边的一座农家院子前。
诸鑫看着这座土不拉几的院子,有点不相信,他身边一位操持吴地口音的游侠,喝问地方军官:“吴晴芝的家眷就住在这种破地方?你不会是想死了吧。”
地方军官连忙解释到:“上官明察啊,这吴晴芝将军家中一贯贫寒,之前住的更破,就这院子还是吴晴芝的部下给修的,在下绝不敢有所欺瞒啊。”
诸鑫点点头,让人喊开院门,一位长相平常面带犹疑的中年妇人打开大门,那地方军官立马就喊了起来:“大人,她就是吴晴芝的夫人,决计不会错。”
中年妇人见了这队来者不善的人马,面色如常的问到:“我正是镇江参将吴晴芝的妻子,不知几位到此何事。”
诸鑫心中佩服,开口说道:“在下奉令,即刻将吴将军家人迁至涠州居住,不得有误。还请夫人配合。”
中年妇女和那地方军官见不是抄家问罪,也放下心中的石头,问诸鑫何时起身。
诸鑫知道自己这一路来,留下太多痕迹,早晚得穿帮,一发狠,说到:“在下得到的军令是即刻,还请夫人通知全家人,赶紧收拾细软衣物,一个时辰后,我们就要启程。”
听他话语生硬,中年妇女心中又添了少许不安,赶紧回去准备。地方军官也赶紧按照吩咐去准备车马干粮,用来运送吴晴芝一家。
果然,一个时辰后,吴晴芝一家,他夫人还有老母亲和四个子女分别被安置在两辆大车上,在诸鑫等人的押运下离开了谷阳镇。
第三天一早,一大队吴军士兵再次敲开了谷阳镇地方军衙的大门,询问是否见过一队装束华丽的人马,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再一问去向,才知道吴晴芝的家眷已被接走。
得知消息的吴国贵族高层,来不及上报还在隶洲督战的伪帝周俊,急急忙忙就派人赶到镇江,私自将吴晴芝夺了兵权抓到徐州关了起来,调查其家眷失踪一事,严防其阵前投敌。
诸鑫当然不知道自己的离间计才刚走了一步,吴国的重臣们就替他把剩下的几步全都走完,直接达成了目的。
后来有好事者得知此事,很是感慨。源界人类初立时,有些人就将地球上的阶级观念带了过来,并发扬光大,导致草根阶级极难出人头地,就算偶尔有一两位传奇英雄,从草根里杀出重围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也会轻而易举的被既得利益阶层抹杀,摁回到底层中去。
而吴晴芝的家眷在路上连续走了两天,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湖,猜到这不是去涠州的路。对诸鑫等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随后汉国使臣的船只冒险在吴国境内水域停靠,将这一干人等都接上了船,这些家眷这才明白,自己是上了汉国的贼船,成了汉国的俘虏。
诸鑫觉得有些愧对人家,特地交代汉国使臣说到:“人是我请回来的,你们一定要优待他们,确保吃穿供给,将来若是有机会,你们还能借此劝降吴晴芝,千万不能有丝毫马虎。”
汉国使臣早已喜出望外,自然是一概允诺,毕恭毕敬。
等到新历五月中,诸鑫抵达建康城时,通蓟河以东的通州已经开始出现罗斯军的前锋,长安保卫战已是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