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这是你历练自己的机会。不该推辞。”林馨儿看向西门彻。“你不是曾说过。要做一个像林太师那般。手握千军万马。纵横杀敌的有为储君。而不只是在纸上谈兵。”
这番话西门彻根本沒有说过。但是西门彻曾对林馨儿说过另外一番话。那就是想要掌握林太师的兵马。
林馨儿的话提醒了他。如果他以主帅之命亲赴北疆。岂不是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指挥驻守北疆的将军。能否掌握到他们的心。令他们臣服是一回事。但总是能走近他们。
西门彻犹豫了。一边。他想要那只兵马。一边。他又怕疆场上的战火。八年前宫廷之变。反贼闯入宫中大肆作乱。给他留下很重的阴影。
有的人在经历劫难的时候会更加奋起。防患于未然。
有的人则会将那段关于劫难的记忆尘封起來。不敢触及。
西门彻属于后者。
“还是本王亲征吧。打仗本就是本王习以为常的事。”西门靖轩突然开口道。
西门彻本在犹豫。一听西门靖轩要插手北疆。打了一个激灵。不假思索的道。“轩王掌管的是南疆。小心南疆与月华国便是。北疆那边不必劳烦了。”
如果西门靖轩插手北疆。岂不是全天下兵马几乎都落入他的掌控。
这是西门彻更加惧怕的事。也是西门靖烈不愿看到的情形。
“北疆妄动。南疆那边也不可疏忽。也许南疆按兵不动就是在等着轩王调往北疆。所以朕认为。轩王此时还是加紧注意南疆的动静。严守南疆为好。至于北疆。。”
西门靖烈说着转向西门彻。“太子确实该有些历练。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方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储君。”
林馨儿的话让西门靖烈也想通了。
这场仗是必然要打的。虽然北疆有林博的属下顶着。那些将军都跟着林博征战多年。作战水准也是极高的。但是朝廷这边也肯定需要派一个人过去。
西门彻作为当朝太子。确实该历练一下。关于林馨儿意欲何为的难題。也应该交给他去解。
再者此番亲征还带上了御史台。有他相辅也很可靠。这位刘大人跟顾倾城一样。都沒有特别明显的投向。对每个位高权重者都不偏不颇。便不必担心他是哪边的人。明一套暗一套的做些什么不利于太子的事。反而凭那种耿直。到了北疆还尽心能助太子一臂之力。
林馨儿提到的两个人都合西门靖烈的意。倒是她自己……
西门靖烈垂眸注视着一直跪在殿中的林馨儿。
那个身影跪在那里。静若处子。让他想起了多年前由于夏家的事被问审的语儿。
语儿当时就是那样跪在太子府的门口三天三夜。乞求他出面搭救夏家。但是他在太子府里呆了三天三夜。从未踏出半步。
语儿一直说夏家是被冤枉的。让他以太子之力彻查赈灾银两被私吞之事。但是当时案子已经落实。判定的圣旨已下。他若反驳便是有违先皇。若是最终彻查依旧属实。岂不是让自己落个不是。
关系到先皇。关系到他太子之位。关系到先皇对他的态度的事。他都会表现的懦弱几分。在他看來。当初是在隐忍。忍着等到登基为帝的一天。全天下便只有他说了算。
结果。现在因为有轩王。有些事还是不能由了他。
他要做一个全部由自己做主的皇帝就那么难。
“朕给你将功赎罪的机会。准备一下跟随太子出征吧。”西门靖烈最终道。
他不知道自己这番决定其中有多少受到语儿的影响。当年他沒有答应语儿的。今日他答应了林馨儿。要给她一个“证明”清白的机会。
“皇上。此事有些冒险。如果林馨儿是想借机逃走呢。”刘大人又开始反对。直接将西门靖烈也想到的事说了出來。
“刘大人是怕我逃走。还是自己不愿奔赴疆场。”林馨儿侧头反问。“还是刘大人对自己毫无信心。怕看不住我这个小女子。”
“老夫岂能怕了你个黄毛丫头。”刘大人被林馨儿挖讽。沉脸冷哼。
“刘大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就不必再言其他了。”顾倾城道。
“对啊。刘大人不妨去趟北疆。跟随太子殿下一起见识一番。”
有被御史台得罪过的大臣也跟着道。
谁都知道带着林馨儿是个很烫手的事。如果真的被林馨儿搞出什么小动静拖累。也是帮他们处理了一个御史台。同时也证实了林馨儿确实心存不轨。再不用费心费力的去审问什么。
在奸佞之臣的眼中。何时何地都首先想的是借机谋害对自己不利的人。其后才会考虑江山大事。
同意这桩安排的人越來越多。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还有的人虽然觉得有问題。但是见支持的人多势众。便默不吭声。明哲保身。
最后。西门靖轩也首肯了。太子也沒反对意见。此事便成定局。
只有极个别的人明确表示反对。但寡不压众。谁能压的过西门靖轩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