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耶律楚雄可不敢掉以轻心了。更不可能去游山玩水了。
耶律楚材此时要严阵以待了。确保把两支队伍都顺利地带到边境去。和他父皇的大军汇合。耶律楚雄渐渐感觉到。他的压力就要來了。
这是难以避免的。不过。耶律楚雄很有先见之明地安排了更多的探子。前往四面八方摸清情况。由于韩震庭的队伍一直走的是小道。因此不太能引起外人的注意。而耶律楚雄亲自率领的这一支队伍。却是从始至终都很招摇地走在官道上。一心就想向敌方表示。契丹的运粮大军在这里。耶律楚雄的吸引战术越是成功。韩震庭就越安全。其实。在他们出发前的一夜。韩震庭和耶律楚雄争执了很久。韩震庭任务。应该让他带领冒牌队伍來吸引敌方注意。而耶律楚雄带着粮草走相对安全的小道。毕竟。耶律楚雄身为皇子。不应该去冒任何危险。把风险留给主子。这可不是臣子所为。但是耶律楚雄认为。既然大家都知道是他。。四王子耶律楚雄回上京派兵调粮的。敌方就只会注意返回边境的皇子。而不会去在意居然还有一个臣子和皇子走的路线不一样。不得不承认。耶律楚雄的想法是正确的。他带领的这一支队伍成功地吸引了乌古部的全部注意力。谁也沒有想到。真正的粮草不在耶律楚雄手上。更是沒有人想到。耶律楚雄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不亲自押运粮草。要知道。一旦粮草有失。二十万契丹大军就失去了生存的希望。这一次。契丹就会必败了。
其实。在耶律楚雄出了上京城不久。在仙乐镇停靠的时候。就已经有乌古部奸细跟上他们了。几名奸细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在上京城中自始至终都只听着四王子府。盯着耶律楚雄。根本沒有注意到提前一日出发的韩震庭。他们跟踪耶律楚雄到皇宫门口。跟踪他去狩猎场。跟踪他回到四王子府。甚至在晚上还曾经跟踪他到过醉花楼。可是就是沒有把韩震庭放在眼里。这是乌古部人一个致命的错误。其实。当时的北方各部落。除了早已开始学习汉文化、逐渐强大起來的契丹族之外。其他各部盟都是相对落后的。作战。对于他们來说。就是硬拼。真刀真枪的拼。却很少使用什么计谋。更加难以识破契丹人的计谋。
于是。在上路的大部分时间里。韩震庭都是快速地带着队伍前进。沒有受到任何阻扰。而跟踪耶律楚雄的乌古部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知道。当耶律楚雄还在契丹境内的时候。就算他们展开行动。多半儿也不会成功。一则。近在咫尺的耶律倍一定会派兵相求。无论如何。契丹人也不会让他们的粮草有失的;二则。在契丹境内。他们只会孤军奋战。而一旦到了靠近乌古部边境的地方。他们就可以和乌古部的军队相互照应。
在离耶律楚雄的队伍几十公里的地方。山间小道上。有一支不知名的队伍正在迅速地朝着乌古部边境进发。这。就是韩震庭所带的真正的运粮队。韩震庭骑着一匹高大的蒙古马。跑了一段路之后。又停在路边等待着他的车队先通过。还时不时地查看着周围山林中的动静。这一路。韩震庭都是这么过來的。好在到目前为止。他们并沒有受到任何阻挠。并沒有遇到任何险情。这也是出发之前他和耶律楚雄谋划好的。山间小道和官道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而就是耶律楚雄速度慢一点。他们之间最多也就相隔三、四十公里而已。因此。一旦韩震庭的部队遇袭。除了他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之外。耶律楚雄还可以派出他的亲兵队。半个时辰之内就可以到达保护地点。耶律楚雄的亲兵队。或者说。整个契丹皇室不管是耶律阿保机、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还是耶律楚雄本人。都有这样的习惯。组建一支人数并不多的、自己专有的亲兵队。这支队伍的成员。有的是这些皇子从街边捡來的。养到十几岁。教会他们十八般武艺。然后加入的。耶律谨就是这样的情况。他虽然也姓“耶律”。可是却并非贵族。而是耶律阿保机在战场上捡來的。赐给了耶律楚雄;有的是从战败的俘虏中挑选而來的。当然。这个挑选是有很严格的要求的。他们首先是非常敬重耶律阿保机。想要加入这一支英勇的契丹军队。其次就是骁勇善战;而更多的。则是他们在自己契丹军队中挑选出來的精英。而所有这些亲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契丹、对耶律阿保机、对他们的主子都是绝对忠心的。
韩震庭在行军途中。每到一个地点。都要向耶律楚雄飞鸽传书。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情况。而耶律楚雄呢。除了中途绕道去了一趟长白山脚下的温泉之外。其他时间都是按照他们的既定路线在走。成功。离他们越來越近了。
这时候。乌古部人终于坐不住了。边境上。乌古部族长实胡敬的大帐。这位族长才三十多岁。年龄比耶律阿保机要小很多。他是几年前才刚刚从他的去世的父亲手里接过族长的大权的。大位还沒坐稳多久呢。就遇到了耶律阿保机來袭。要他臣服。他当然不愿意了。谁也不愿意当“亡国”的君主。于是。他带领他的乌古部人民和耶律阿保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双方交锋互有胜负。这场战争的转机出现在冬天到來的时候。虽然契丹人原本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可是他们的地理位置比乌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