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第106章 拴住八岐大蛇的锁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 拴住八岐大蛇的锁链(1 / 3)

嘉靖皇帝说:“你说这大明新近征服的日本行政大区,要怎么才能让它们永远臣服我大明呢?”

陈皇后说:“第一从精神上改造,那迂腐不堪的程朱理学,大明输出到日本就是一招妙棋!但是,程朱理学毕竟腐朽,时间长了恐怕日本人不上当。”

嘉靖皇帝说:“你说的也有道理,就是猪挨刀子挨多了,也会觉得痛。那程朱理学能糊弄人一时,不能糊弄人一世。你说我们再输出点什么呢?”

陈皇后说:“把王阳明的心学输出过去怎么样?”

嘉靖皇帝说:“心学不错,虽然故弄玄虚,空对空。但是,毕竟是一门新的学说,发现他破绽的人还不还那么多。不过,王阳明这个人我不是很喜欢,他在龙场任职时见死不救。”

陈皇后说:“怪不得,皇上不肯重用他,把他打发到南京去当兵部尚书去了。”

嘉靖有些不高兴,说:“正德一朝,他始终是个地方官,他和杨廷和有血海深仇。他先是得罪刘瑾,后来又被杨廷和狠整。我提拔他当南京兵部尚书,已经对他够重用了,只是这人有点烂泥扶不上墙,老是爱传播一些歪理邪说,蛊惑青年们走上歪路。对他,我不能不防呀!”

陈皇后说:“王阳明这人是浙江余姚人,浙江人田多地少,谋生不易,爱做生意,自然有点小鼻子小眼,你不要放在心上。”陈皇后不知道就因为浙江人做生意,有时不讲诚信,赖账不还,后来导致大明日本行政区的商人勾结海盗造反,居然闹出倭寇来。这些被浙江骗子坑害的日本商人一旦嗜血,就成为了明朝官兵的大敌,让明朝政府花了好大工夫才平定下来。当然,这是后话,此时的嘉靖和陈皇后都不知道。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吗,号阳明。他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他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明帝国驻日本总督。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嘉靖皇帝封为新建伯。

他的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著有《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他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因为家道中落,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大明朝政腐败,义军四起。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王守仁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被理睬。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因为家庭环境,他家与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交好。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

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这说明,李东阳还是不能和杨廷和一样不要脸。

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阁相杨廷和当权。两人勾结在一起,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杨廷和与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