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第23章 宫外的药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宫外的药店(1 / 2)

这时,嘉靖、陆炳、黄锦等都配着蒋太后说话。

蒋太后问皇帝:“皇后在哪里?”

嘉靖说:“在张太后那里,估计还要留她用膳。”

蒋太后说:“你为什么不去吃?”

嘉靖说:“不是过来看母后了吗?那里的饭菜,我是一口不肯吃的。我喜欢安陆州的饭菜。”

蒋太后说:“安陆州的伙食那么好吗?”

嘉靖说:“那是自然,故乡滋味嘛!”

接着,众人开始吃饭。吃饭时,嘉靖说:“我准备在宫外开家药店,名字叫做福庆堂。”

蒋太后说:“为什么要开药店?”

嘉靖说:“邵元节道长颇通医术,他手里有不少好的丹药方子,还有那名医周文采更是药到病除。宫廷里的御医们对医术也颇有研究。如今,我们大明各地的药厂生产了不少新药,正好把这些方子都拿出去救人。”

蒋太后说:“我儿慈悲。”

嘉靖说:“其实,儿臣还有一个意思。医生接触百样人,我身居深宫,难免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少。虽然每天和杨廷和以及众臣玩心眼,但是对百姓的生活日渐淡漠。时间长了,难免不识人间疾苦,开个药店。正好接接地气,不要每天总是虚无缥缈的在天上飞着。”

蒋太后说:“要开呀!就不止开一家,在京城里开一家,在大兴开一家,在皇后的老家大名开一家,安陆州开一家,武昌府开一家,荆门再开一家。”

嘉靖说:“那就是刘家了,我恐怕人手不够。”

蒋太后说:“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依我看,安路府和荆门,还有武昌府的就让我们王府原来的医生和他的徒弟出任。”

嘉靖说:“行,就这样办的。开药店能不能赚到钱还另说,起码能打探消息。”

蒋太后说:“特务治国不可取,武宗时刘瑾就吃了这个亏。但是,消息灵通还是有好处的。不要什么都被蒙在鼓里,尤其在咱们这样一个多事之秋。”

嘉靖说:“母后英明。”

吃饭饭后,嘉靖说:“对了,儿臣最近和道士们一起炼丹药,写了篇《炼丹》。”嘉靖铺开宣纸,写道:宝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

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

自觉仙胎熟,天符将紫鸾。

蒋太后说:“我儿相信道教一说?”

嘉靖说:“人总要有点信仰,宗教是人民最好的麻醉剂也是寄托。对面的日本,他们的皇室就弄出了个神道教,自任教首。自从大唐又和佛教合流,这日本和尚也是怪,喝酒吃肉无所不可。更怪的是,他们还能娶妻。”

蒋太后说:“我儿须知,从秦皇汉武以来,他们这些明君都信奉成仙之说。结果,他们子嗣不宁。魏晋之时,更有人服用五石散,其实这就是让人上瘾的毒品。更要命的是,唐太宗就是因为迷信丹药而早早送命。”

嘉靖说:“唐朝皇帝有高血压,他们李唐家的皇帝有突厥的血统,爱吃肉,初唐时节的皇帝个个都是大胖子。而且他们服用的丹药都是加了铅丹,此物为剧毒。我炼丹只是取

其药用而已,别无其他。”

蒋太后说:“还是要注意。”

嘉靖说:“隋唐时节,中东出一穆圣。以真主名义统一阿拉伯各部,现在奥斯曼帝国也唱的是同意调调。我大明要是不统一思想,难免为天竺佛教或西欧来的基督教所趁。我扶植道教,就是为了对付本土的白莲教等邪教,和外来势力。”

蒋太后说:“我儿一片苦心,可惜就是百姓们理解了吗,儒生们照样会误解你。你对孔子动手的初衷,虽然是为了让山东百姓吃口饱饭。奈何儒生虽少,声音却大,百姓虽多。不能秉笔直书,百年千载之后都会化为历史的尘埃。”

嘉靖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何况我是皇帝呢?百年之后,人们只看你开疆拓土,百姓生活富足,哪管你是否尊孔。千年之后,也许孔子一门早就自绝于人民了。”

母子二人又谈了好一阵话,才依依不舍的分开。

出宫的路上,嘉靖正好碰到从张太后那里匆匆赶来的陈皇后。

嘉靖说:“你来了?”

陈皇后说:“张太后拉着说了不少体己话,我又不好回绝,只得浪费了不少时间。”嘉靖说:“有时间,你多往母后这里走动走动,免得疏了情分。”

陈皇后说:“奴婢不敢忘。”

接着,嘉靖走了。过了几日,妃子钱莹莹,张倩倩也被召进了宫。当然,她们与嘉靖

的婚礼从简。

同时,陈皇后也顺被带着妃子钱莹莹,张倩倩叩拜皇帝,表明自己后宫之主的身份。为了讨好嘉靖皇帝,陈皇后每天都去看望蒋太后。两人的关系大为融洽,顺便也让嘉靖与陈皇后的关系好了许多。

钱莹莹见陈皇后得宠,就忙着帮嘉靖皇帝去料理福庆堂的事情了。

钱莹莹每天带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