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清·九华章> 第九十章 人生长恨水长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章 人生长恨水长东(1 / 2)

自打进宫议事起。十三爷便已经看出皇兄沉着声色的眉宇间噙着一丝不悦。只是当时前來议事的不止他一个。他便权且隐了心思沒开口问。时今众人散去。他一如往常那般被皇兄留下來用膳。却并不见皇兄对那不悦之事言语一字。

纵然十几年的流光沉淀。一朝变却一切。变的也仅仅是身份和地位。兄弟之间那段至为浓烈的骨肉亲情丝毫变却不得。见皇兄不开口。十三略定了一下神思。干脆自己问了出來。

然而胤禛只是敷衍样的道着沒事儿。说话时佯装了一层笑意。

虽如此。依旧还是抵不过十三的连番追问。胤禛平了一下心绪。终是当着十三的面道了个明白原委。言语时。那通好不容易按下去的冲冲火气。到底还是免不得跟着簇簇蹿上來。

归根结底。原是有大臣道了一句:怡王尚为孩子。无知。

就这么一句话。被雍正帝的贴心人无意间听了去。禀來之时便将一团火气勾得满满。

兀地一下。十三沒忍住猝然笑开:“四哥可不是个锱铢必较的人啊。”他摇头笑叹。因着胤禛太过激烈的反应。胤祥这边非但沒因那句话染了怒气、反倒忽觉好笑起來。

不想胤禛却逮着这个契机。将心下积蓄已久的闷气发泄淋漓:“朕任用的是些什么人。”他挥袖负后。秋水沉淀的冷面因着情绪拿捏而霎时变得生动。“朕将国事交付给这样的人办理。如今他却言着怡王尚为孩子。无所知识……就凭他这样不识良才的眼力。他何以能治理事务。此言论是否言及于今。是否诅咒国家。若言怡王。自幼强健聪慧。人才优良。皇父优加恩宠。此事举国皆知。怡王并非胆大妄为之人。从无非分之念。若论当初……”他定了一下。侧目瞥见十三弟一副想笑又敛、憋得面色微粉的样子。适才意识到自己有些暴躁、有些怒怒然至极了。

十三见四哥看向自己。便也不再默声哑言。他垂了一下眉宇。抱着手臂问的极家常:“皇兄沒有为难那位大人吧。”半是打趣、半是真心着急。四哥的素性十三一向明白。若说喜怒无常也不为过;不过通常脾气來得快、去得也快。只不要触碰到心底下的那道底线便好。

“你倒是平和历练、临事通达。”被十三弟那么一打趣。胤禛心头那火也跟着平下去不少。他定了几定。又接口缓言。“朕赐了道折子给他。”

其实这件事归根结底。不过是有人得闲时嚼的舌根而已。经天连日这样的事情不算少。若字字句句全都较真的往心里去。岂不累死。故而实在沒什么值得十三好恼心的。同样。他也明白四哥对自己的情义。更理解四哥登基以來家事国事的劳身劳心。故而四哥那性子便也跟着易暴起來、见火便着。眼下见四哥如此。十三那通兴致却跟着浮涌:“四哥是怎么言语抨击、伸张正义的。”一句玩笑间。适才发现自己竟是直接喊了声“四哥”。忘了用敬语。忙不迭便要补下一礼请罪。但被胤禛眼疾手快的拦住。

胤禛递了个佯作嫌厌的目光给胤祥。怪他太过小心多事:“就是上面跟你讲的那通话。顺便借着这事儿。把你曾遭幽禁的陈年旧事做了澄清。”

四爷依旧是睿智深沉的。他行的每一件事、甚至发的每一次脾气。基本不存在什么任意妄为的成分在里边:“朕道明了当年怡王对皇父尽以子道。对二阿哥尽以臣道。由于与二阿哥好。横遭大阿哥之妒忌、陷害。因而株连于二阿哥。自被株连后。多年來惟感谢皇父之恩。而对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胡闹之事。从不过问。亦不敢越雷池一步。怡王从不使皇父担忧。此事众人亦皆知。若论朋党结伙、怀有非分之念。为私为己者。怡王确实不及尔等。自朕委用至今。凡有交付之事。怡王皆能勉竭血诚;王本无所经历之人。而办户部繁乱流弊。俱为井井有条。然而。尔却言怡王为无知平常之人。而尊崇所行小义、酗酒、迷色、贪赃之徒为显贵乎。”

不过才一句话。却引來了胤禛如此一通义正言辞的长篇大论抨击。在这里边。因着登基后几多事物繁冗积压而至的焦躁发泄是有的;但因为言语触及到怡亲王、从而引來胤禛这一通难平怒火也是有的。若论及所谓底线。怡亲王便是雍正皇帝的底线。他太寂寞。这世上能够知他、懂他的人本就不少;加之所谓高处不胜寒。自打登基后更是愈发的少了。少到……只剩下怡亲王一个。

还记得当初十三弟被圈禁。四爷自打那时起便沒少后怕过。他甚至连想都不敢去想如若十三弟有朝一日真的不在。他自己一个人该如何继续安安稳稳的活。一些打定的主意、一些暗暗发誓永远都不会宽宥更逞论原谅的人。早在那时早在那一瞬间。便已做出了板上钉钉的决定。

天风浩动。顺着远方池沼小亭拂來脉脉薄荷清凉。十三抿唇微定。一时竟有了若许受宠若惊的浓烈感动:“皇兄把臣弟夸的……都有些不出世之贤王的意味了。”因着情绪拿捏。语气听來有些低沉。

“不出世之贤王又如何。”胤禛侧首一笑。眉目沉淀着不容置疑的肃穆威严。心趣所至。他有意咳了几声清清嗓子。拿腔拿调的打着朝堂之上的官腔同十三弟开起玩笑。“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