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清末土匪> 第一百三十二章 英国人的反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二章 英国人的反应(1 / 2)

两广矿产集团的股票上市后,对整个两广地区、清政府以及整个世界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因为虽然以前的钱庄、车行、贸易商行等商铺也在上市,但是这些商铺没有一个是朝廷管制项目,都是民间资本项目,属于那种你有钱你就可以开的。

但是两广矿产集团的上市几乎等于正式向朝廷宣战了,因为矿产资源从来都是朝廷极力管控的地段,没有人可以私自开矿,私自开矿基本上就等于谋逆大罪,是要杀全家的。

两广矿产集团虽然顶着名义是两广总督办理,但是看看股份结构,伍家占有30%,广发钱庄占有25%,两广各地的矿产资源作价45%,这等于将整个两广地区的矿产资源从朝廷统管变成了私人管理了。

虽然两广矿产集团每开采一吨矿产,都需要按照惯例向两广衙门缴纳矿产税20%,但是开采多少,怎么开采,卖给谁这些原本是由官府统一管理的流程,全部变成了矿产集团自己说的算了。

这基本上就等于是两广地区开始正式向清政府开始叫板了一样,同时在长江以南地区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国政府也十分的恼火,对于两广的矿产英国人是看着眼馋了好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下手。

本来打算利用在中国修铁路的名义下,利用路权来霸占矿产,但是清政府一直采取的不合作的态度,以各种的子虚乌有理由阻止洋人修建铁路,也使英国没有拿到多少利益。

结果现在还没等到英国政府下手,两广成立的矿产集团使得英国人几乎丧失了伸手两广矿产的机会,同时在两广矿产集团的上市公告上已经明确的提出,两广矿产集团占有两广钢铁集团至少25%的股份,而下一步准备上市的两广钢铁集团将向目前还没有影子的两广铁路集团提供轨道钢,这等于从最根本上将所有洋人从两广铁路中一脚踢了出去,这是英国人所不能容忍的。

新任驻广州租界领事汉密尔顿@福斯特立即将两广地区的情况向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进行了汇报,威妥玛在接到了汉密尔顿的汇报后,立即向英国国内进行汇报。

英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在收到驻华公使威妥玛的汇报后,召开了内阁会议,作为自由党的党首,这个时候的格莱斯顿正在大力推进英国的全民教育,并且打算在国内推行文官制度改革,简化英国政府并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规划,将英国居高不下的财政支出降下来。

虽然这个时间段的英国正在实行自由主义治国方针,但是从这个时期对爱尔兰的政策就可以看出英国队海外殖民地的态度,格莱斯顿一边说着要改善爱尔兰的地位,并且在上台前抨击保守党对爱尔兰的镇压政策,真正上台后却毫无商量余地的拒绝了对爱尔兰人进行大赦,并且在对爱尔兰的镇压方面也没有多少的改善。

其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自从完成了工业革命后,资本阶级逐渐的成为了英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经过接近20年的自由主义治国方针,逐步的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同时英国的地理环境也使得英国人发现了一个根本性无法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英国的整体社会越来越依赖殖民地,因为几乎所有英国资产阶级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各类资源都必须由殖民地进行供应,因此英国政府根本就无法容忍殖民地独立或者出现变故,这也是英国近乎疯狂的扩充海军的根本原因。

而爱尔兰的独立请求更是触痛了英国人的神经,因为一旦爱尔兰独立,谁也无法保证英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会不会直接跟随者爱尔兰的脚步,直接开始进行独立革命。

一旦英国失去殖民地,那么英国资本阶级倒台的日子就直接进入倒计时了。

所以英国政府绝对是不会容忍殖民地造反的,虽然清政府严格意义上并不算做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在清政府身上英国获得的利益绝对不少于任何一个殖民地,自然这个内阁会议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经过并不是十分激烈的辩论后,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向威妥玛发来了电报,要求威妥玛向清政府施压,英国政府必须要在两广矿产集团中占有相应的股份,并且两广矿产集团的矿石必须无条件的向英国政府和商人开放。

清政府实际上对于两广地区的变化也早看在了眼里,但是却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在发现瑞麟和长善有问题后,清政府随即发现长善和瑞麟的家属已经根本就不在京城了。

这个时候实际上清政府已经开始担心两广地区是不是要造反了,但是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虽然两广地区的政策逐步的有脱离朝廷控制的嫌疑,但是对于朝廷方面却一直没有撕破脸皮,清政府只能隐忍着。

其关键是清政府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力量解决两广问题,至少两广现在还没有明确的造反,那么就暂时这么放着好了,一旦清政府召回瑞麟或者长善,瑞麟或者长善抗旨不尊,那么清政府直接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打?没兵没将,不打?谁知道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会不会借机一起造反呢?清政府真的赌不起。

因此清政府这半年多的时间一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