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清末土匪> 第九十章 严重的蝴蝶效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章 严重的蝴蝶效应(1 / 2)

只有短短的一天的广州租界暴乱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各国在广州的损失超过了300万英镑,并且超过200万英镑的货物被焚毁,租界内人员损失超过两千人。

一时间英法美德俄奥六国国内都大为震惊,并且开始联合向清廷施压,损失最大的英国城府更是叫嚣着和清廷开战报复。

朝廷听到如此震撼的消息,也迅速的让两广总督和广州将军迅速的清查整个事情,瑞麟和长善在接到圣旨后自然上了一份折子对整个事情进行了解释。

整个事情经过无论是广州衙门和租界的幸存者以及广州的市民所有人的口径都是一样的,是英国人杀了天地会的会首,导致整个两广地区的天地会会众联合起来发动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报复行动。

对于这个事情,清廷咬住英国水兵杀人在前,租界拒不放人导致事件升级为由,拒绝各国政府要求的查办两广总督和广州将军的要求,反过来要求英国承担最主要责任,理由是正是因为英国领事的处理失当导致广州租界暴乱。

但是一直软弱的清廷怎么可能扛得住六国联合施压呢,随着英法联合舰队在天津外海威胁清廷,宣称如果达不到满意的回答,就进攻天津再次向清廷开战,中枢和清廷终于又可耻的软了。

不过对于这个事情的处理,清廷将处理遵义教案的曾国藩调了过来,来处理整个事情,曾国藩自己也知道这是让自己来背黑锅呢,但是他不出面也是不行的,最后只能出来处理这个大麻烦。

对于整个广州租界暴乱事件,曾国藩和六国政府经过历时四个月最后达成了基本上的一致,那就是,英国向清朝赔偿被威利斯打死的两名广州居民,每人200两银子,总计400两银子。

清政府向死伤的洋人赔偿200两银子,总计2132名死亡的洋人,赔偿426400两白银。

同时对于被烧毁的货物,清朝赔偿租界各个损失国家400万两白银,同时开放青岛、日照两地作为新开辟租界由英法美德俄奥共管,史称“青岛条约”,而签订这份条约的曾国藩被国人骂为国贼,曾国藩签完条约后,大病一场卧床不起。

对此结果,刘元龙也是十分的意外,因为在他的预计中,清廷虽然最后一定是扛不住,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一定的,但是赔了400万两银子还开放两个租界这个成本实在是有些太大了,这都快赶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了。

从中刘元龙也明显的感觉出来,清廷现在根本就是宁可放弃利益也不想再打一仗了,这让刘元龙十分的警惕,自己看出来了,那么别人也看出来了,这样一来,英法德美俄恐怕都要加大压迫清廷的力度了,同时日本必然会加快制定大陆政策,加快军事准备。

果然合约签订之后不到2个月,日本政府就提前一年和清朝签订友好通商条约,并且直接提出要求“西人成例,一体订约”,打算借此成为又一个对中国殖民的国家,虽然被清廷言严词拒绝,但是从这个事情看,日本内阁和皇室明显就大陆政策已经达成一致,将清朝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目标。

这让刘元龙充分的感觉到历史的车轮留给自己的时间恐怕不会太久了,自己原本打算通过几次教案逐步壮大的想法明显已经破产了。

对此,刘元龙仔细的考虑了一个月后,最终决定自己不能拘泥于历史的进展来制定自己的战略了,因为自己原先制定的计划明显低估了蝴蝶效应了。

自己如果不想将整个中国变成一个大战场,那么自己势必要保证整个中国的完整,那么清廷就不可能被削弱的太严重,因为野心家什么时候都有,一旦清廷被削弱的太严重,那么随着清廷的虚弱,各个野心家都会将目标放大,开始自立为王,那么自己以后收拾起来就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这个情况实际上在后世的历史中明显的可以看出来,正是因为清廷没有迅速倒台,所以类似李鸿章之类的才没有成为军阀,是他们不想吗?不是,是因为他们的发家太过依赖清廷,只要清廷没有出现明显的颓势,那么他们想造反就基本上不可能。

但是后来的义和团的东南互保中甚至连“李鸿章大总统”都喊出来了,什么“南方独立”也都喊出来了,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独立呢?

最大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后世学者所说的狗屁忠君思想,忠君思想在曾国藩时代就已经荡然无存了,曾国藩不造反是因为他知道他反了也没办法坐上皇帝的位置的。

因为他的军队是湘军,地方色彩太浓,并且因为在开始的建军的时候,为了节省对湘军的奖赏,所以曾国藩采取了放纵湘军劫掠的策略,因此湘军的名声基本上是臭大街的。

这个是胎里带出来的毛病,而且最大的原因是他没钱,支撑不起全国性战争,如果他敢造反,控制的底盘越大就越危险,最后一定是分崩离析。

李鸿章、张之洞、荣禄、刘坤一、辜鸿铭等人的不造反,最大的原因一样是没钱,因为一旦纵兵劫掠那么就必然站到民众的反对面,那么当皇帝的可能几乎没有。

而如果自己一反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