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清末土匪> 第十七章 改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改制(1 / 2)

会上,刘元龙对现有的仿照清军的10人一班,百人一队的军制进行了改革。

刘元龙直接采用了三三制进行编制,每8人一班,每3个班加一个炊事班为一排,每三个排加为一连,每三个连为一营。

目前因为人员不足因此只建到营级,根据这个原则,现有人员将组成5个连,三个作战连,一个侦察连,一个工兵连。

刘元龙任营长,原有的5个队长将直接成为连长,每个连将配备两个副连长,每个排将配两个副排长,每个班一个副班长。

所有的副职主要工作是辅助正职工作,主要负责后勤和计划制定,所有的军官必须识字,对自己的下属士兵必须要保证全部识字。

好在刘元龙在开始组建自己队伍的时候,就知道文盲是自己队伍最大的敌人,因此所有进入队伍的人都必须识字并看的懂简单的句子,在进入队伍后,通过有组织的教育,目前全部的500多人都识字。

对于侦察连,刘元龙要求必须是所有人员中的精锐,是所有连队中最先需要保证的。

侦察连长由龙占奎担任,这个人是刘元龙在4年前救的,当时刘元龙和王三出城找流民充实自己的队伍,发现了当时已经快要饿死的龙占奎。

在随后的训练中发现这个龙占奎的脑子十分的灵敏,而且身体素质也很好,总是前几个完成训练的,一点点的就成为了这支队伍的几个小队长之一。

而工兵连则是由原来是木匠的王玉发担任,王家原本是云浮附近有名的木匠世家,前几年闹长毛的时候,被人诬告和长毛有染,当地的县令贪图王家家产,直接将王家陷害成乱匪全部杀害。

16岁的王玉发当时到林子里选木材,躲过了官府的追捕,随即王玉发打算到广州府告状,就在广州城外病倒了,被刘元龙发现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王玉发,救了回来。

王玉发在刘元龙帮助下返回了云浮,杀了诬陷自己家的人,将自己卖给了刘元龙,随后在训练中表现出了不俗的能力,特别是在工程方面有着专长,现在这个训练基地,就是王玉发带着一帮队员自己建设起来的。

三个主力连长分别由柳志、洪志虎、李宝发三个人担任,对于副连长则由5个连长报上来,统一报到刘元龙这里由刘元龙进行考核,通过的由刘元龙来任命。

下面的各个班长则由队员直接选举,排长由原先的班长担任,排长在三个人选里由刘元龙指定。

经过两天的时间,刘元龙将自己的部队改制忙活出来一个大框后,把自己修改过的解放军步兵操典扔给5个连长,让5个连长进行初步训练。

对于从正式军队一步步走出来的军人来说,刘元龙并不认同自己后世看小说时作者最喜欢的自己带军队的说法,因为真正的国家军队从来不是这么带出来的。

这样手把手带出来的军队只会产生一个效果,那就是各支部队的军官都会照样学样,最后出来一批有着强烈长官影响的私军,民国时期的各个军阀都是这么起来的。

真正的国家军队其实就是需要统一训练操典,训练长官和指挥长官分离,并且各个长官担任时间不能超过一定时间,同时在军队内形成一定的良性竞争,尽量的减少舞弊现象,基本上出来的都是好兵。

之后通过演习和战争,逐渐的锻炼这只军队,保证奖惩到位,那么这只部队就会成为精兵。

至于说政委一类的辅助军官,在战时确实作用很大,对稳定部队情绪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也要看到,这个职位在使用这个职位的国家中都产生过巨大的破坏力,无论是后世的解放军还是苏联红军都一样。

当时我军对政委这个职位的重视,是因为当时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以及面对日本全面侵华那种看不到希望的现实情况下,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设置的。

但是在军队在和平时期的时候,无论是苏联还是国内都出现了因为政治运动导致大量军队核心军事指挥官损失,这种损失甚至一度严重影响到了军队的质量。

刘元龙现在并没有面临着战争,短时期内也看不到自己的军队可能成为孤军奋战,同时他给自己制定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在有着稳定的经济来源下的逐步扩军。

而自己绝对不可能在有着领先100多年的知识下,再去重复后世那种把一切都打破重新建立新秩序,那种从社会最底层发动,几乎破坏掉所有上层建筑的道路,所以自己也不大可能需要所谓的政委这一职务。

既然如此,刘元龙在对自己的军队组建上就放弃了苏式组建方式,而是直接采取了德式军队的组建方式,新兵经过新兵营的训练,然后交到各个低级指挥官手中,随后在连级指挥官上就开始进行轮转。

将指挥系和作战系分开,形成兵将分开,并从一开始就形成多个部队,这样基本上就杜绝了带兵将领形成自己私兵的可能。

对于兵源方面,初期因为自己不可能公开招兵,所以这500人,基本上也是最后的没有任何负担的兵源,他们中会走出一部分的将领,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