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越军这样想也没有错。换成谁,在这个时候都会首先选择以最快的速度接近边境线。短刀突击队距离边境线的二十公里左右,说起来也不算长,尽快到达边境地区,然后等待己方边防部队打开一个口子,掩护他们撤回,这是最好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然而,这是常人的思维,却不是李路的思维。
首先,他骨子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尽善尽美。即使短刀突击队能够突破越军的重重围困到达边境,也假设边防部队能够在边境线上打开一个口子,接应短刀突击队回家。
即便这些都成功地做到了,但是李路即使不用深入分析,就知道,这样做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无论是短刀突击队还是边防部队,都要为此付出很大的伤亡。
这不是李路想要看到的。
其次,一旦边防部队与越军交上火,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规模以上的战斗,甚至会因此刀子第二次南疆战事的爆发。近十年来,双方都在有限度地交手,因为大家都知道,国际气候不适合大动干戈。
李路虽然不懂政治,但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现在国内的政治气候也不允许发生规模战争。正是各种矛盾酝酿爆发的时期,如果一场战争突如其来,那么就会把大家的目光转移,那些应该冒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就有可能继续潜伏下来。
时间长了矛盾自然就深,问题也就自然就大,再爆发出来,谁也预料不到会发生什么。
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再发生战争,那么历史就会偏离原来的轨迹,李路所有的后世经历都会无用武之地。要知道,这是他最大的优势所在。
所以,不管于公于私,李路都不愿意看到第二次南疆战事发生。即使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他还是小心翼翼的不想去冒一点风险。
战术上的风险他可以承担,战略上的,他还没那个本事。
基于这几点考虑,李路才不想去用常有的战术返回国内,他,决定另辟巧径。
越军搜索队自然是看不见短刀突击队的影子,当他们越过李路他们停留过的小溪流之后,下意识地继续往北搜索,直到遇上了由北而南而来的搜索队,才发现,也许中计了。
这个时候,李路带着部下们已经画了一个小小的倒U字形,沿着小溪流走到上游,避开了搜索队,然后又一个转弯,变成了与搜索队背道而驰的姿态,突然加速朝越军纵深猛插!
这种情况下越军搜索队能找到人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双方的行进路线基本是南辕北辙,一个往北搜索,一个向南潜行,又怎么会能有相遇的时候?
越军搜索部队指挥官不是草包,那正经是打过越战参加过南疆战事的久经战火的老道指挥官。很快他就发现不对劲儿了,他认为短刀突击队是在深山老林里潜伏下来了,万万没有想到李路会反其道而行之。
换成他自己,在前有拦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无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强行突破前面的拦截,要么阻击追兵,终究是逃不过靠近边境线这个动作。如果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自然是在广阔的原始丛林里潜伏下来,等待机会了。
这个时候越军搜索部队指挥官倒是有些佩服他的对手,不管李路选择突破还是阻击,都会被重重包围过来的大批越军部队所围困住,接下来的就是被剿灭了。选择潜伏下来等待时机,无疑是一个更加明智的决定。
越军搜索部队指挥官只是觉得这会遇上一个有些棘手的对手了,却没有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棘手那么简单。
他更预料不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会发生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