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江山一统> 第十章 审正南一书生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审正南一书生耳(1 / 2)

示意廖化处理了这个汉军,于笃便拿出地图研究。

“嘿嘿,大头领,下一步咱们怎么走?”廖化伸着脖子看了一会道:“往西是真定,往北是下曲阳~呦,过了真定再往西走几十里就是太行山啦”。说完,眼巴巴的看着于笃,就差明说了:咱们往西走吧。

于笃也不去理这个卖萌的家伙,小心翼翼的把地图卷起来,塞进怀里,下令道:“全军出发,向北,裴元绍,把官军给我盯死”。

向北行了四五里,是一条小河,河边有不甚浓密的芦苇荡。埋伏几个人倒可以,几千贼寇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命令大军原地休息,于笃带着几个人来到河边的一个土丘上,四下观瞧

小河不宽,虽然前两天的大雪使得水位上升,不过最宽处亦不过两三丈,窄处不过两三米,涉水可过。

东面是一座小山,山下是一片桑林,不过此时桑叶已落,亦不可藏大军。

于笃皱着眉头发愁:这可咋办?

藏兵?水淹?火攻?跑不是跑不掉的,不打掉这波官军,这群黑山贼寇恐怕没几个人能活着跑进山里。

“大头领,怎么还不过河?官军已经到了五里开外了,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追上来了”,裴元绍刚刚过来,看见大军在河边不动,顿时奇怪。

于笃闻言狠狠一敲拳头:拼了,就赌审配书生意气。

当下下令:“大牛,你带几人伏于河边芦苇丛中,多带火石,我料定官军必不会搜查,待官军半渡,你等即可点火;老裴,你率三百骑兵,伏于东边山下,待这边火起,即可冲出;其他人,随我过河”。

“报,大人,贼兵正在涉水过河”。

“涉水?”一个年纪约二十许、身材挺拔、气度不凡的年轻人闻言道:“传令全军,加速前进”。

旁边一将,正是赵浮提醒道:“审大人,当多派斥候,以防贼兵有诈”。

“呵呵”,审配闻言轻轻捋了捋短须,轻蔑一笑道:“赵将军过滤了,贼兵已是惊弓之鸟,能有何诈?几个泥腿子,晾他们也想不出怎么使诈!”

赵浮闻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后颓然长叹:“唉~”

到了河边,贼兵已经全部过河,此时正在河对岸伸着脚丫子晒脚呢。见了官军追来,立刻乱哄哄的穿鞋,有些甚至都不穿鞋,提着鞋子站起来就跑。

审配倒也没急着下令渡河,而是登上土丘四下观望了一番,不禁笑着对赵浮道:“赵将军且看,四下空荡,不知何处可藏兵啊?”

赵浮一时无言:是啊,那一小片芦苇荡稍微藏几个人就被发现了,再说藏几个人能有什么用?看着对面乱哄哄不知道是逃还是该反击的贼寇,赵浮也心动了。

见赵浮不语,审配轻轻一笑:“弓箭手居中射住阵脚,长枪兵先行过河稳住阵脚,刀盾兵随后压上”。

乱哄哄的贼兵当中,于笃见官军果然没去搜查那片小芦苇荡,而是急吼吼的涉水渡河,心中大定:成了!

在审配的催促下,举着长枪的官军开始涉水过河。

于笃给廖化使了个眼色,早就急不可耐的廖化立刻大声吆喝,令刚才装忙做样的贼寇沿岸布防。

从赵县的军营中搜了不少好定西,虽然还不能做到人人都披坚持锐,但是百来面蒙皮圆盾还是有的。

河水不宽,但从这边到那边也有近二十米的距离,加之河岸泥泞,两岸相对超过二十米—刚好在对面官军的弓箭射程之内。

见对面的贼兵开始乱哄哄的列阵防御,审配笑着对赵浮道:“贼兵自陷死地亦”。

赵浮紧皱着眉头,心中总觉得不安,一阵北风吹来,赵浮竟被吹的有些站不住。虽然说不上来,但心中的不安却越发强烈了。

“弓箭手准备~”,见官军已经走到河中央,审配下令道:“放”。

“举盾,举盾哎呀”。

“哈哈”,见在河边防御的几百个贼兵举着圆盾东倒西歪、哭爹喊娘的狼狈样,审配大笑:“哈哈~呃,什么味?”

“火,起火了~”已经有眼尖的官军惊恐的大喊。

审配循声望去,入眼的景象惊的他差点从土丘上摔下去。

就见那被他不放在心上的一小丛芦苇荡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借风势,正往这边扑来。本来严阵以待的官军已经开始骚乱起来。

河边的茅草本来就茂盛,虽然前天下了雪,但天晴风烈,早已把茅草的上半部分吹干。湿润的下半部分虽然不能着火,却吐出了滚滚浓烟。转眼间,浓烟就笼罩了河边的一大片地方。

终于,有官军在炽热的火舌下开始逃命,很快,官军的阵势就荡然无存。一部分官军往后面跑,一部分却是急匆匆的跳进河,任凭校佐呼喊,也没能换回一个官军士兵的回头。最后,这些校佐左右一看:得了,咱也跑吧。

“兄弟们,抄家伙干啊”!

本来就不宽的小河被几千官军士兵挤的满满当当的,别说反抗了,你动一下手都能碰到自己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