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杜周一身浩然正气,回去之后,把时任御史中使的张汤约出来,一五一十的把消息透露给他。张汤秉承御史台监察文武百官的职责,深入调查丞相石庆。由杜周协助,搜集到确凿的证物、证人,张汤在次日早朝时,据表奏章,弹劾丞相石庆。武帝刘彻表现出一副丝毫不在意的样子,一度把话题转向人民生计和北击匈奴上。张汤与石庆本就多有不合,双方都希望对方能下台。退朝时武帝单独留下石庆,而张汤不死心,在外面拉拢群臣,想搞个联名弹劾。
武帝恼怒地看着石庆:“你怎么办事的,怎么让张汤抓到你的小辫子了?”石庆立马跪下:“惶恐啊陛下,臣以为张汤位居御史中使,是不会在意我去天牢探监一事的。”武帝:“你是说还有别人联合张汤?”石庆:“其实还是臣大意了,请陛下恕罪。”武帝:“爱卿先平身,我想听听你的建议。”石庆:“臣斗胆请陛下给陆龙下一道赦免,这样既能让夷安公主安心,御史中使也不会再为难于我。”武帝:“朕也有此意。”
夷安公主是武帝刘彻的小女儿,她曾经嫁给自己亲小姑(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隆虑公主就这一个宝贝儿子,平时娇生惯养。做为母亲,隆虑公主对于顽劣的儿子昭平君,是深感忧虑的。后来隆虑公主身体越发病弱,她黄金千斤和钱千万上缴国家,请求汉武帝能在儿子犯罪时给他一条生路,汉武帝答应了。昭平君有一次与太傅争论时,昭平君论不过,气急败坏下杀了太傅。当时昭平君就后悔了,后来为自己辩解是失手杀人。廷尉向武帝禀奏,汉武帝想到隆虑公主得子不易,又有病重托孤之事,泪流满面,叹息良久,想到法令为先帝所设,害怕自己死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最后还是为正法纪将昭平君处死。夷安公主不仅能体谅父亲的苦衷,平时也在父亲身边多加疏导,武帝是越来越喜欢夷安公主,而且是越来越怕自己会老死。丧期一过,夷安公主就请命去蓬莱岛求去仙丹,表面是为父亲延年益寿,实际上她自己也想去散散心。而夷安公主和陆龙的缘分便是从此处开始的。
原来当年是这样的:武帝的小女儿去蓬莱求取仙丹这事儿是公开的,东瀛方面也得知这一消息,有一些东瀛浪人早早地在蓬莱长生殿里潜伏。因为求丹讲究的是诚心,故而夷安公主只带了一位随身侍女进入长生殿。结果可想而知,侍女被浪人打晕,夷安公主被浪人从长生殿的密道中劫走。那时候,陆龙还是一名小都统,东瀛和卫氏朝鲜的关系还不错,经过卫氏朝鲜的东瀛船只都是可以随意通行的。陆龙感觉到那只东瀛船里有异响,他坚持要求东瀛船只接受检查。全然不顾上面的命令,和东瀛浪人火拼起来。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陆龙将夷安公主救出,并送回蓬莱。陆龙无意间立下大功,不仅与夷安公主结下良缘,在卫氏朝鲜的官场上更是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