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心战天下> 第14章 留赵匡胤老僧传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留赵匡胤老僧传艺(1 / 3)

第十章说到石重义中了灵石掌、赵匡胤中了玄光神掌,二人皆身受重伤,在吕洞宾白纯心的指引下,和赵普前往华山,求陈抟老祖救治。这一日,行至襄州地界,来到了襄阳城下,当时夜色已深,城门紧闭,不得而入。三人无奈,只得离开,行不过数里,见前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名曰“谷隐寺”,便投宿去了。

来至寺庙,婉词央告,借宿一宿。小沙弥见三人行李萧条,风尘仆仆,心生怜悯之心,乃入内告知住持。不一会儿,走出一个老僧,衲衣锡杖,癯骨清颜。赵匡胤双手合十行礼道:“我兄弟三人路经贵地,无处住宿,特借宝刹暂寓一宿。”

老僧扫视了一眼兄弟三人,然后把目光落在赵匡胤身上,细细打量,眼露惊奇之色,答礼道:“贵人远来,老衲失迎,请进。”

赵匡胤道:“贵人二字,实不敢当,多谢住持。”

赵匡胤、石守信、赵普遂随老僧来至客堂,落座毕,老僧道:“夹马营已呈异兆,香孩儿早现奇征,施主福缘深厚,贵不可言,怎不可当贵人二字?”

赵匡胤一听,心中大惊。原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降生之时,赤光满屋,身有金色,体带奇香,三天未绝,因此有个小名叫香孩儿。这老僧竟然知道自己出生时候的异兆和小名,定是得道高僧,便道:“住持说笑了,赵某正当落魄,身无大才,何敢称贵?”

老僧道:“出家人不打诳语,又岂会说笑?”

赵匡胤道:“赵某失言,大师既知过去,定识未来,还请指点迷津?”

老僧道:“天机不可泄露,老衲只能送你两句话。遇郭得人,历周得时。”

“遇郭得人,历周得时。”赵匡胤心中默念数遍,似知其意,却不明其理,但老僧已坦言不会多说,也就不好细问,便道:“赵某记下了,多谢方丈指点。”

老僧道:“炁道天成,因果业造,赵施主仁心善行,理当奉天承运,阿弥陀佛。”

赵匡胤听老僧说自己有成为天子之意,心中惊喜,口念佛号,双手合十还礼。二人心有灵犀,便不再多言。赵普听天命在赵,惊诧莫名,此后对赵匡胤更是尊敬。唯有石守信,心情复杂。

当晚仨兄弟便在寺庙过夜。次日天明,三人起床,因治伤赶路,不便久留,便前去和住持辞行。赵匡胤道:“昨夜承蒙贵寺收留,打扰大师清修,实为抱歉,今日我等告辞,特来辞行。”

老僧道:“施主心怀天下,志在四方,本不敢挽留,然老衲知施主身怀拳术,老衲一生别无他好,对耍拳倒是略知一二。施主若无急事,可否在敝寺停留一日,与老衲切磋拳艺,相互进益。”

赵匡胤自惨败给徐知忠以来,对自己武功已不自信,经白纯心指点后,这几日正苦思拳术精要,然未通其妙,今听老僧这么说,心知老僧要指点自己武功,只是自己和石守信重伤在身,不能耽搁去华山的时日,便道:“在下武功低微,拳术拙劣,岂敢在方丈面前献丑。”

赵普当然也知道老僧的用意,为成人之美,便道:“匡兄弟,大师相邀,岂能推辞,前往华山,不差这一日,更何况这几天我们星夜兼程,也该歇息歇息。石兄弟,你说呢?”

石守信道:“是啊,匡兄弟,若能获得大师指点,你的赵家拳想必会更加精妙。”

赵匡胤见两位兄弟都不反对,便道:“那就听两位兄弟的,还请大师不吝赐教。”

老僧道:“善哉,善哉。”

石守信身为练武之人,深知武林规矩,他人授艺,自己应该回避,便道:“大师,听闻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的故居隆中距此不远,在下想去瞻仰一番,就不打扰大师和匡兄弟了,普兄弟,你去不去?”

赵普身为文人,对孔明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道:“好注意,在下正有此意。”

老僧道:“两位施主请便。”

石守信、赵普遂下山而去。赵匡胤随老僧来至一间练功房,依老僧要求,赵匡胤将自己的三十二式赵家拳演示了一遍。

老僧道:“恕老衲直言,施主出拳,虽刚猛有力,然只达到拳术的最低境界——明劲境界。”

赵匡胤道:“何为眀劲境界?”

老僧道:“拳术共分五种境界,分别是眀劲境界、暗劲境界、入化境界、通神境界、破天境界。眀劲境界在于拳力,暗劲境界在于拳势,入化境界在于拳意,通神境界在于拳气,破天境界在于拳道。老衲见施主刚才出拳,有力而无势,这就是眀劲境界。”

赵匡胤道:“何为拳势、拳意、拳气、拳道?”

老僧道:“拳势者,拳力之渗透也;拳意者,拳力之本源也;拳气者,力势意之合一也;拳道者,力势意气之皆无也。”

赵匡胤没听懂,道:“在下愚钝,不明其理,还请大师详示。”

老僧道:“招熟而渐悟懂劲,懂劲而境界自明。这拳术境界的领悟须一层一层,循序渐进,不可心急。当下,还是应改进拳招为宜。”

赵匡胤道:“大师的意思是,在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