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支,便是后世迁西、滦县北部。在春秋时候曾为令支国,其名来源颇为有趣,乃是因为此地有一种特产,名为杜梨,杜梨树长有木刺,对于采摘不便,让人印象深刻,而古代人多由印象事务开始认识,由此人们常说梨枝,令支便是由梨枝谐音而来,音变的同时文字也产生了嬗变,与令支不远的孤竹也是因此而得名。
令支筑成,是因为此地距离燕国长城不远,而且此地周围又是山,属于易守难攻,令支也隶属于辽西郡。
踏着泥泞的道路,子心一行终于赶到了令支城,此时距离离开蓟城已过了一个月,路途虽不远,但因为风雪的缘故,才耽误这么长时间。
看着令支城墙,再扭头看看自己身边只剩下四百八十五人的护军,四百出头的战马,子心觉得自己像是经历了长征一样。
“来者何人?”这时,令支南门守军也发现了子心一行,大声喊道。
子心不禁皱了皱眉头,自已距离城门只有一百步了,城头守军才发现,只是因为这是南门么?
随着那人的喊声,城头上的士卒竟是直愣愣站在那里,子心更是奇怪。
“辛帅前去。”子心扭头说道。
辛必点点头,策马上前大声喊道:“此乃都尉大人,奉王命前来驻守令支,还不速开城门。”
城头士卒听后,回道:“稍待,容禀告秦帅。”
一直等了半个时辰,城门吊桥才缓缓放下,而后城门大开,只见十余骑策马而出,当头一人策马直冲子心而来,径直到了子心五步远的地方,才勒住战马。
但其并未下马,而是盯着众人看了看之后,才大声说道:“谁是都尉大人,可有王诏?”
子心看着眼前这人,国字脸,脸色黝黑,浓眉大眼的,胡须外张,一副标准的有勇无谋的样子。
辛必听他说完,便怒声说道:“秦晃,不得无理,才乃都尉大人。”
“哦?这不是辛惊雷么?怎么,可是做了师帅,敢对世叔无理了?”秦晃咧嘴笑着说道。
“你。。。”辛必顿时气恼。
子心并不看他笑,而是盯着他身后的士卒,其身后士卒看到秦晃大笑,竟也跟着大笑起来。
子心点点头,而后策马上前几步,开口说道:“在下便是令支都尉。”说完,子心朝辛必说道:“将王诏给他。”
辛必一愣,看子心面色平静,便无奈的上前,掏出王诏递给了秦晃。
秦晃接过打开看了看后,还给了辛必,这才在马上施礼说道:“末将秦晃,见过都尉。”
子心看其身后士卒,没人下马施礼,便策马从秦晃跟前走过,而后盯着其身后的十几名士卒说道:“尔等为何不拜?”
那十几名士卒一听子心口气不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时,只听得秦晃冷声说道:“怎么,都尉大人这是要训斥末将护军吗?”
子心没有搭理秦晃,而是又问道:“尔等为何不拜?”
那十几名士卒面面相觑,有几个犹豫着是不是要下马拜见,秦晃这时调转马头到了子心跟前,冷眼盯着子心。
子心看也不看秦晃,看到那十几名士卒仍旧不动,便开口大喝:“都尉护军何在?”
“吼”不远处的四百多人一声大吼。
“将这十几人拿下。”子心冷声说道。
“慢着。”秦晃大声喊道。
可都尉护军听也不听秦晃的,立时策马执戟将那十几人围了起来。
“都尉这是何意?”秦晃说道。
子心仍旧不理秦晃,而是冷声说道:“拿下。”
这时,秦晃也恼了,“铮”一声拔出长剑,大声喝道:“我看谁敢。”
看到秦晃拔剑,那十几名士卒似乎找到了主心骨,原本树立的长戟,顿时朝向了都尉护军。
子心冷冷看了一眼,而后说道:“尔等欲要造反么?一个不留,杀。”
子心话音刚落,护军士卒还没反应,便看到一人策马径直冲向那十几个人,手中长剑一剑刺出,“噗嗤”一声,一名士卒被长剑刺穿,鲜血喷洒。
来人正是子恒,看到子恒杀人,护军士卒立刻长戟刺出,那十几个人显然是被子恒给惊住了,来不及反应,便被护军士卒统统刺下马来。
一时间之间,在令支南门外惨叫声响起,鲜血也流了一地。
秦晃显然也是被惊呆了,待他反应过来,却是十几具尸体倒了一地。他气得浑身发抖,手持长剑瞪着子心喊道:“汝安敢。。。”
不待他说完,子心猛然扭头瞪着秦晃。
看到子心眼中的寒光,秦晃显然被吓住了,再看看都尉护军皆扭头看着他,一时间他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如此犯上之人,留之何用。”子心冷声说道。
看到秦晃不吭声,子心又说道:“进城。”
待城头守卒看到子心一行到了城下,城上的士卒也是吓得不轻,不曾想新任的都尉竟是如此强悍,一个照面,就杀了秦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