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第89章 新城(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新城(上)(3 / 3)

油,福克斯帮德国方面储存的石油不过每年100多万吨左右,而他每年储备的石油起码都是翻倍的,每年300万吨以上。

到了1926年,福克斯已经为西澳储备了1600万吨的石油,但是福克斯还是觉得不怎么够。

再说说澳大利亚国内的石油,福克斯的HP这几年是兵强马壮,干什么都很有活力。

HP在西澳的西北一带,南澳州,维多利亚和昆士兰都开发了油田,当然这都是靠福克斯的记忆模模糊糊指引出来的,产量不算高,最好的1925年总产量不过440万吨。

福克斯也清楚澳大利亚最好的油田并不在陆地之上,而是西北大陆架和巴斯海峡,都在海上呢。

据他回忆,巴斯海峡的油田年产量就高达2000多万吨,这还没算福克斯穿越之前还没什么规模的西北大陆架油田产量。

但是海洋钻井的技术在二战后才出现的,之前的不过是往海里填土再钻的,成本比较大,还麻烦。

于是在福克斯和相关技师研究后都觉得应该现在就开始研究这种技术,福克斯当即拍板给了20万澳镑的经费。

霍顿大厦,位于帕斯中央CBD的圣乔治大道上,他和通用汽车大厦没什么区别,都是汽车大亨用来装X的产物。

霍顿这个品牌,是福克斯从墨尔本捞回来的,福克斯的投资满足了这个有冲劲的霍顿先生,让他在很短时间内霸占了整个澳大利亚的绝大部分道路。

从德国的巴伐利亚制造厂(后来的宝马)、奔驰(包含戴姆勒)、保时捷(福克斯拜访德国时请保时捷先生提前创立公司)、欧宝公司的帮助到位于黑德兰港的汽车城正式建立,霍顿的崛起可谓快过火箭。

霍顿的标志是一只狮子滚球的红色圆形浮雕,这是后来澳洲非常经典的一个LOGO,而且霍顿的发动机也非常地不错(其实很多飞机汽车厂商一开始都是发动机制造厂)。

通过流水线生产的模式和这边进原材料后就在当地炼制,铸造,送完汽车厂在进行加工组装,在1923年首量23型汽车开下线时开始,到1926年底,产量已经接近200万辆。

人口方面,整个澳大利亚联邦则是突破了1000万人的关口,向着1100万前进(1926年联邦总人口1064万,华人约370万,大部分集中在西澳)。

移民方面,不止华人大量移民,西方很多白人也移民前来澳大利亚,由于福克斯的产业已经在整个澳洲大陆遍地开花,移民西澳不再是唯一选择。

相对于在其他各州还存在“白澳政策”让华人举步维艰之外,白人倒是很顺利的入职到其他各州,据统计,1921年到1926年底,5年内共有近90万白人移民联邦境内,还是西澳接纳的移民最多。

除了白人,还有一些拉丁美洲人、黑人移民澳洲。这5年可把西澳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一番,以至于西澳根本没拿到原先历史上出现过的“英国拨款”,西澳的发展真的是一飞冲天……

福克斯倒不是在意有没有拨款,西澳发展势头如此强劲,拿“拨款”实在是有些无理了,但是原本就应该到手的钱,拿不到手心里真的是有些难受。

难受归难受,不过澳洲的人口已经过千万,粮食的问题还是很突出的,在西澳各沿海城市中,帕斯是西澳第一人口集中的城市。

在1925年的行政规划中,福克斯直接就把费里曼特尔等一系列靠近帕斯的城市城镇全部划归帕斯管理——就行后来大城市不断吞并小城市形成大都会圈一样,比如东京都会圈、伦敦都会圈。

在大都会圈范围内,人口已经高达180万,短短几年内人口增加了近100万,算是个很疯狂的数字了。

除了首府帕斯,西澳还形成了其他六大城市,丹皮尔、黑德兰港、纽曼、杰拉尔顿、奥尔巴尼和卡尔古利。

以重工业为代表的黑德兰港、纽曼、卡尔古利,采掘业、金属冶炼及加工、机械、炼焦、化学、化工原料、水泥、石油和煤炭加工等为支柱,黑德兰港50多万人口,纽曼近40万,卡尔古利近10万(都不含外来工人数)。

以轻工业为代表的都是港口城市:帕斯、丹皮尔、奥巴尼尔、杰拉尔顿,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皮革和毛皮、生活用品如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化工制品、药品等支柱产业,分别是180万、46万、33万、23万人口,其余都分布在其他各地(西澳定的规矩,20万以上才叫大城市)。

而刺激这些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得益于西澳大利亚联合储蓄银行的成立,是这间整合了诸多银行的银行给予了这些商人超低息的贷款,让他们有底气在西澳闯出一番天地。

实在有点忙不过来,这几章都是加快节奏的,我把时间轴适当推快一些,大概5年左右。另外再次感谢昨天那位同学的打赏了,感激不尽!我知道我更新很不给力也经常拖更,感谢你们还在支持我,谢谢!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