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上毉上兵> 第9章 李时深“公议”治顽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李时深“公议”治顽劣(1 / 6)

第八章李时深“公议”治顽劣

灸里镇乃是一座千年古镇。

镇上,民风淳朴,崇尚自然,推崇“黄老”[黄老,此指黄老学说。道家学说中常把黄帝、老子学派中有关治国、修身、养性等论述统称为“黄老”。]。可是,自吴霸山来此落户后,“利来利往”之风日渐趋浓,寡义廉耻之徒也日益趋多。吴霸山更是网落了一批市井门徒充当家丁打手。如此一来,他不只有了富人的高贵与骄横,还找回了大寨主的感觉。

然而,吴霸山的这种与古镇淳风格格不入的做派,最终引起镇上诸多乡绅、族老们的极大不满。他们为镇上有此窝害,淳风日衰而痛心疾首。族老们更是把个矛头直接指向经商。他们怒骂道:“商贾败德啊!”各别乡绅也附议说,“要抑商兴农,还风自然。”然而,乡绅、族老们的说归说,议归议;他吴霸山还是照常干着他想干的事。

最终,乡绅、族老们把“还风自然”的希望寄予在医养堂的李时深——李望公的身上。

灸里镇有一沿习久远的惯例——“公议”。即,镇上一旦发生某种大事,而乡绅、族老们认为有必要召集、商议时,便可提请本镇的“望公”召集主持。“望公”乃是本地乡绅、族老们推举出来的名望人士。望公不只是声望高,而且有着极大的号召力和一定的强制权力。所以,对公议中所作出的决议,望公还有绝对的督导权。历年来,因医养堂一直都是本地的名门望族,故而其坐堂掌门也多被推举为历届、历任的望公。

初时,众乡绅、族老还只是恳请李望公出面,对吴霸山的伤风败俗行径予以劝导,可是收效甚微。后来,便有族老敦请李望公召集主持一场专门的“公议”,希冀作出决议,将吴霸山逐出灸里镇。

其实,身为望公的李时深已多次劝导过吴霸山,可他就是匪性顽劣,难改恶习。只是李时深觉得,吴霸山虽一时匪性难改,但却识得孝道,颇讲义气,便认定他本质不坏。李时深相信假以时日,经过慢慢教化、逐步沁润,最终他会融入灸里镇的古风之中。所以,面对族老们的一再敦请,李望公也只是劝说大家“包容乃大!治顽疾如抽丝,治顽劣当润化,不可躁急!”因而一直不予以召集“公议”。

然而,一直为所欲为的吴霸山却以为灸里镇没人能约束得了他。他甚至还想出了一个可与“公议”相抗衡的办法,就是在久里镇成立一个商会。这可是他从仓满城学来的。

他特意找到李时深,先自假意表白一番说:“李望公,你跟俺说的那些个道理,俺都懂。可俺要做买卖,要养家糊口;那些跟着俺的,也是一样啊。他们总不能让俺啥也不干吧?”他口中的“他们”当然是指的那些个乡绅、族老。

他又以一副不容商量的口气说:“不如这样?你帮俺成立个商会,俺把那些不守规矩的家伙都管了起来。这样一来,咱灸里镇也就不会再乌烟瘴气了嘛。”说罢,他便哈哈大笑起来。李时深却是想,“这商会倒是城里的新鲜玩意,它也确实有一定自律的作用。”便淡淡地说,“您要真这么想,我倒也不反对。”随即强调道,“但有一点,就是您不能阻止乡绅、族老们的志愿加入?”

吴霸山忙大声应道:“不阻挠,不阻挠!俺非但不阻挠,俺还要请你任会长呢。再就是,俺来做常务副会长,再挑俩做副会长的。再请那些个乡绅、族老们都进来做个会员。这样,咱灸里镇也就有了像城里一样的商会了。”

因怕李时深不接受他的邀请,竟又以服从劝导、约束为条件说:“这样大伙头上都有顶‘经箍咒’,谁要胡来,谁就爆头。嘿嘿,俺当然是不敢爆头的喽!”李时深听他说的有些道理,而且现今城里也兴这个,再则这“商会”中,乡绅、族老占多数,便同意道,“成啊,我去和大家说说,咱就成立个商会。”又特意嘱托他说,“哪这组建商会的事儿,就由你去张罗吧。”

结果,吴霸山很快地就把从仓满城学来的商会模式生套硬搬到了这古镇上,竟连必要的选举或推举程序也免了。

然而,商会才成立了不到三个月,吴霸山又以“李望公不熟悉商家事儿”,竟提出由他来做会长。他的这个要求,自然是遭到了众会员反对,可李时深却是觉得这三个多月来,灸里镇确实太平了许多,因而便尽力地说服了大家,把个会长的位置让给了吴霸山。可是当上会长的吴霸山,渐渐地不去理事、议事了。他还把那些不喜欢的乡绅、族老全给挤兑了出去,又糊乱地弄些他认可的人拉进来充数。直把个商会弄成了吴家的会所一般,而且,镇上的风气也越加弥漫着铜臭味儿了。

吴霸山的一再胡为,最终招致了乡绅、族老们的更大不满,也引起了李时深的极大反感。最终李望公决定召集“公议”。

正是一场古老的“公议”。致使骄横一时的吴霸山终于明白了何谓望公的“声威”,也让他领教了啥叫“斯文不可辱”“古风不可欺”的礼法威严。

当日巳时,灸里镇及附近的乡绅、族老齐齐汇集到了久里镇的“公议堂”,吴霸山当然在邀请之列。

其实,吴霸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