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全民娱乐联播> 第321章曹娥格 快一百万字了该宰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1章曹娥格 快一百万字了该宰了(1 / 2)

猜灯谜现场。

听到那几位学者的话,众人眼中皆是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不会吧?”

“这么多人竟然一个都不知道?”

“天呐,怪不得马妍教授回答不出来呢!”

“这个小伙子这一道题还真是将别人难住了!”

“一题难数人!”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北大文学院副院长偏头看向了靳长歌,笑道:

“小兄弟,若是我没猜错的话,你这灯谜的谜格是属于曹娥格吧!”

曹娥格?

众人一听,皆是一愣。

就算是刚才说不知道的那些学者,此时也是微微皱眉。

这个谜格,没听说过啊!

而听到刘泽维说出的答案,靳长歌倒是诧异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对的!”

“哗!”

看到靳长歌点头说对,所有人都是惊讶的看向了刘泽维。

“刘院长,还是你厉害!”

“曹娥格是什么啊?”

“对啊,院长给我们说道说道呗!”

“.......”

很多人不解的询问道。

旁边有些学者也厚着脸皮,说道:

“对啊,院长,您给我们解释解释!”

刘泽维看向靳长歌,笑道:“小兄弟,题目是你出的,要不你来给大家解解惑?”

“别!”

靳长歌摆了摆手,“还是院长您来,我也是一知半解,也正想从您这儿学点知识呢!”

“谦虚了!”

刘泽维眼睛中露出一抹异色,然后说道:“那我来?”

“您来!”

走上前几步,清了清嗓子,刘泽维才开口说道:

“曹娥格又叫做碑阴格。格名最早出现在,书中云:“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次莫如增损格,增损即离合也”。这个谜格太古老了,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纯属正常。”

其中一个学者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啊!”

另一个学者苦笑道:“这么古老,我说怎么没有听说过呢!”

此时,在一旁的马妍也是好奇听着前者的话,她刚才就是不知道谜题的谜格是什么,所以才没能够猜测的出来。

“说到这个我倒想起来一个东汉蔡邕的曹娥碑阴隐语,这应该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文议谜,它也被认为是开了灯谜即文义谜之先河。”

周围的观众也都安静下来。

刘泽维轻笑了几声,说道:

“曹娥碑立于浙江上虞,记录的是东汉时一个叫曹娥的孝女投江寻父的故事。曹娥的父亲叫曹盱,按现在的说法,他的职业应该是一个巫师。在一次祭奠海神时,由于水急浪大,曹盱不慎落水而亡,死不见尸。其十四岁的女儿曹娥不相信父亲已死,沿江号哭了十七日,投入江中寻父,五日后父女俩的尸体相拥一道浮出。上虞县令被曹娥的孝义所感动,遂令其弟子撰写文章,记录此事,并勒石为碑。碑文生动感人,令人嗟叹不暇。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到过上虞,路过曹娥碑时天已黑。蔡邕就用手把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摸着读了一遍,读后题了八个字,表示了对此碑的评价:“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被人补刻在了碑的背面,但却无人懂得它的意思。”

孝女救父?

黄绢?

幼妇?

外孙?

齑臼?

众人的兴趣也被勾了上来。

对于中国古代这类隐秘的事情,很多人都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好奇心。

“然后呢?”

有人问道。

双目向四周扫视了一周,刘泽维又说道:

“关于这条谜语,是由三国时两个著名人物——曹操与杨修引发出来的。据南朝刘义庆的记载:

曹操曾经经过曹娥碑下,从碑背后发现题写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对杨修说:“你能解出来吗?”杨修说:“我能解出来。”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想看。”又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随即二人将猜到的答案分别写在纸上。杨修说:“黄绢,指有颜色的丝织品,合成绝字,幼妇就是少女,猜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猜字为好;齑臼,也就是盛装和研磨姜、蒜、韭菜等调味料的器具,它每天接受的都是辛辣之味的东西,所以是辞。所以谜底是“绝妙好辞。”再看曹操写在纸上的答案,果然与杨修相同。曹操只好感叹自己的才华和杨修的差了三十里。“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下,就算是网上一些听不懂的网友也明白了。

或许他们不知道蔡邕,但是他们知道曹操和杨修啊!

在初中课本上,就曾经学到了一篇文章,写得就是杨修因为恃才傲物而被曹操杀了的故事。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隐隐明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