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宝石斋分店,王东一如既往的上班,只是满脑子想的都是早上的事。
在早上十点多的时候,店里来了位客人,邱叔有事出门了,王东这个副手则担任起掌眼来。对方拿的是一柄折扇,要卖五万元。
接过对方手中的折扇,王东将之打开,不打开还好,一打开吓了一跳,扇上题字龙飞凤舞,极其狂草,不细看基本辨不出字来,而落款出却是楷书小子写着祝允明三字。不得了,这还得了?祝允明是谁?那可是吴中四大才子。虽然吃惊,但王东面上却没流露出一丝惊喜之色,反倒一副越看越不靠谱的模样。
卖折扇的老板见王东这幅表情,心里也是虚的慌,虽说这东西是祖上传下来的,但他本人确实不太相信是个真品,只是觉得他做工不错。此番家中图添不幸,孩子他妈住院了,这才拿出来碰碰运气。
“老板,你这折扇的做工是不错,但值不到五万,你看两万如何?”王东讨价还价道。
“不行,两万太少了,至少要三万。”卖折扇的老板一口否决,十分坚定的要价三万,此番孩子他妈住院治疗差不多花了两万五,能卖到三万正好将空缺补上,还有剩五千,正好给娃明年上大学用。
“好,三万就三万。”王东便不在讨价,答应下来。起初对方要五万时,并不是王东拿不出五万来,也不是他没这个权利,而是担心自己一下子就同意,会引起对方的怀疑,怀疑自己的折扇不止值五万,指不定就会拿到别家铺子瞧瞧,到时候想要再买下这柄折扇,可就不是几万块能买下的。
跟在德叔后面,王东也学了点经商的道理,其中关键一点要让顾客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这样生意才回作乐做好。
果真,三万块符合卖家的心理价,在王东同意后,没在追加价码,反而迫不及待的催着王东交易,一副生怕对方后悔模样。
给了现金,留了转让便条,两边都皆大欢喜。
下午三点的时候,邱叔从外面回来了,王东将自己收来的折扇交给邱叔鉴赏,虽然他已经十分确定这柄折扇就是明代的,但程序上还是要走一下的。
接过王东递过来的折扇,邱叔打开一看,也着实吃了一惊,要真是祝允明的真迹,市价绝对不低于那件乾隆御赐的笔筒。在听到邱叔说出这个价码时,王东内心陡然一颤,这小小的折扇竟能有大几百万,简直不可思议。
稍许,邱叔自言自语道:“不急,不急,叫老德也过来瞧瞧。”
“邱叔,祝允明是谁阿,很出名吗?”凑过来的技术员小强好奇的问道。
“小王,你给小强说说,我打电话去。”邱叔十分激动,虽说要喊德叔过来帮忙瞧瞧,但却是一脸自信神色,已是认定这折扇上的题字是祝允明的真迹。
“强哥,这祝允明因为右手生六指,自号‘枝指生’,所以又叫祝枝山,乃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小强长王东两岁,王东叫他强哥自然无可厚非。
“祝枝山?”提到祝枝山,小强崩的一下子跳了起来,祝允明他不知道,但祝枝山的大名确实如雷贯耳,绝对耳熟能详,都说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这折扇要真是祝枝山的题字,绝对震惊半个藏坛。
半个小时后,德叔徐徐而来,一点都没着急的意思吗,一进门就拿邱叔开涮:“老邱,你这火急火燎的把我叫过来干嘛?别跟我说还有你鉴赏不了的东西。”
“德老哥,快来,给你瞧个好东西。”邱叔神神秘秘的招呼着德叔,在电话里邱叔并未说是什么东西,只是说有件好东西。而自见过御赐之物后,德叔是觉得这世上很难再有好东西能入他法眼,所以走起路来不疾不徐,稳如泰山。
接过老邱递过来的折扇,德叔打开一看,脸色不由一变,不由自主的赞叹道:“好字,真是一手好字!可谓飞鸟惊蛇,不知道出自何人所手?”德叔擅笔墨,对书法有很深的造诣,一眼便看出折扇字迹的精妙。”
“老德,你且看落款,便知是何人所题。”邱叔提醒道。
“哦,难不成还是个大家?”德叔一惊,去寻题字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