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皇宋> 第279章 三川口大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9章 三川口大战(2 / 3)

来呢?就算照顾的来,这都成了马夫了,还那里是骑兵呢?故而每名背嵬军还配备一名仆从军,仆从军协助喂马、为骑兵穿戴盔甲。到了战斗的时候,还要骑上原来骑兵代步的矮脚马随同掩杀。

广南西路虽然兵力不多,现在却一下子增加了六千厢兵,这还没有计算上赵禳广泛收纳的乡勇。叫旁边的安南和大理国大为紧张,特别是曾经接纳过导致安化蛮作乱小吏的安南,国王多次召见重臣,商议对策。

大理国则稍微好一些。他们和宋朝关系不算严峻,双方还算友好,要不然赵禳也买不了那么多的滇马。大理国派出使者,以祝贺赵禳平定安化蛮的事情为借口,打探赵禳训练那么多士兵到底为了什么。

干什么?

赵禳自然是想拿下安南了。安南现任国主李佛玛,乃是有名的马上皇帝雄心勃勃四处征战。偏生能力还不凡,在治理经济上很有一套。近年来,更是一直征讨南方的占城、方腊一带国家。一旦拿下这些南方地区后,李佛玛还会继续南下吗?

自然不会了,因为更南方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西面是穷山恶水的甘蒲,北方则是富庶的大宋。拥有雄心壮志的李佛玛会如何选择,这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只是事情总是不会让人如意的,康定元年,正月。李元昊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侵犯宋朝。

李元昊深知宋朝不好对付。特别是金明砦乃是有名将李士彬把守的。李士彬乃是当地土人,三代都镇守金明砦。在地方上有深厚的威望,而李士彬本人更是赫赫有名的名将,人称铁面相公,说的就是他防守厉害,夏军多次攻打金明砦,都在李士彬的把守下遭到挫败。

李元昊先是征询了谋士的意见后。琢磨出一条骄兵之计。先是大肆派人宣扬,李士彬是如何如何的厉害,威名赫赫。再派出几队西夏兵骚扰,但一见到李士彬的旗号,便远远的遁走。说西夏兵如何如何的怕李士彬,连接战的勇气都没有。

李元昊再派心腹牙校贺真率部众向宋金明砦都监李士彬诈降,说自己感召宋国的恩义。李士彬以为夏兵胆怯,骄气益盛。

而这个时候,大范相公却是做了件让西夏喜闻乐见的事情。

这个大范相公自然不是范仲淹,而是范雍。这个范雍也算是一个名臣。是太后党人。曾经当过三司使等重要的职务。不过在刘娥归天后,这家伙也被贬责。这次是因为上《陈安边六事》得到吕夷简的认可和宋仁宗的赏识,这家伙被提拔起来,官拜振武军节度使,延州知州。

不过这家伙是赫赫有名的糊涂蛋。当初李士彬接纳了西夏兵的投降,心中还有几分警惕。提议把这些投降的士兵送到延州后方那里。

范雍却嫌麻烦,说天寒地冻的,那里找地方给这些西夏兵住呢?万一闹起来,自己可得费心力了。让李士彬过了春天后,再把这些西夏兵送到后方。

于是,当李元昊率领主力,数万西夏兵趁其不备一日攻克保安军。这还不算,李元昊派人送信给范雍,说自己没有粮食,这才迫不得已这样做,现在就回师了。

范雍这饭桶还真的相信了,本来准备派兵支援金明砦的了,现在更是解除了刚刚发布了一天的命令。

李元昊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还不趁你病要你命呢?立刻带兵围攻金明砦。

先是用大军在金明砦外摆阵,围而不攻。到了晚上的时候,趁李士彬因为白天的事情放松了部分警惕性。诈降的夏兵内应立刻作乱,打开了城门,西夏兵宛如潮水一般涌入金明砦。

铁面相公李士彬想上马作战,不想这些内应还真是尽职尽责,连马缰都割断了。李士彬骑着没有马缰的战马,战斗力大减,没有几个回合就被西夏兵俘虏了。

范雍这大饭桶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立刻派人让鄜延副都督石元孙,和驻兵庆州的鄜延、环庆副总管刘平前来救援。刘平领八千精锐与石元孙合兵共万余人,昼夜行军,急赴延州。

不想李元昊早就已经把消息打探的清清楚楚了,待宋军行至三川口,西夏兵已在此设阵。宋军无奈仓促应战,而且还人困马乏。但这个时候的宋军,还是表现出强大的阵战力量。

战场发生在三川口支流五龙川中,宋夏两军隔着由西北向东南流向的五龙川列阵。西夏军在河的东北,宋军在河的西南。两军先是隔河对峙时,所列同为偃月阵,即弧形军阵,这种阵形的目的是敌军一旦攻入中部,可以由两翼抄后路合围。

中午时分,西夏军队发起了冲锋,他们的人数多,所以列成横阵冲过河来,宋军的人数不够形成合围的力量,于是也改以平行的横阵对抗西夏军团的冲击。

由于是西夏军发起的攻击,他们必须穿过河道,其时正值隆冬,雪深五寸,河水应当全部封冻,河道里冰雪同在,卵石密布,行路脚滑。

而在岸上土地列阵的宋军占据地形优势,而且宋军出名弓弩强劲的了,万箭齐发,将五龙川染成红色。待西夏兵抵达岸边的时候,一声令下,宋军结阵出击,长矛先驱,大刀、盾牌护卫两翼,弓箭手抛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