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女生小说>明朝第一弄臣> 第521章 应运而生的王校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1章 应运而生的王校长(2 / 3)

诸于鬼神之说,除了给他个人增添声望之外,并没有其他好处,可若是借助舆论机构,却是彻底推广自然科学的大好机会。

陈世良死的果然正是时候,这阵子辽东的所有人都在忙于抗灾,并没人关注他的动向,他确实是有机会把消息放出去的。

不过,他死了,而且死前还有些大彻大悟的意思,再次给自己带来了契机,从不利己,专门利敌,至死不休这人难不成真是蒋干转世?〖兴〗奋之余,谢宏也有些犯嘀咕。

“推广格物学只是第一步”王守仁声音不高,可说出来的话却是震耳发聩,如同雷霆轰鸣一般:“打破千年以来儒家独大的格局,恢复百家争鸣之势,扬我华夏之威,此其时也!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这句话如果传出去,足以引起轩然大波,丰林中人若是听到,必会将说话之人痛斥为邪魔外道,堪称大逆不道之极的言辞。

谢宏原本以为,只有自己才有这个年头,可没想到,居然从眼前这位准暴的嘴里听到了这番〖言〗论,他很讶异的看着王守仁。可除了飞扬的神采,他找不到一丝异样。

“贤弟你的新政固然兼顾众利,堪称仁政无余,实践度也很高,不过,却也有局限性,在传统势力薄弱的边镇自是通行无阻,众皆欢腾拥戴,可若是到了中原腹心之地,势必难以施行,你可知其中缘故?”

王守仁话锋一转,开始旁征博引,将话题引到了新政的推广上面。

“士绅。”

谢宏当然知道原因何在,华夏千年,名义上治理天下的是皇帝,是朝廷,但真正管理地方的却是士绅阶层。

在地方上叫乡绅,出仕为官就是士人,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也同样是华夏的基石,维持着天下的稳定。不过,当生产力开始提升的时候,他们就会反过来构成阻力。

谢宏的新政在边镇可令所有人皆大欢喜,可士绅们却不会如此认为,有功名的人可以免徭役,不纳粮,拥有这样的特权,他们又岂会甘心和那些军将一样?

而没有功名的人若是得了田地,也同样不会满足,因为明朝还有投献一说,也就是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有功名的人家里,自然也就不用纳税了。

只要有功名一方收取的管理费比朝廷的税率低,就可以保证短期内的收益,至于日后可能会被强取豪夺,形成土地兼并,普通百姓的眼光却没有那么长远。

所以,若是照搬辽东经验,在内地施行新政,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

而且,士绅也不是人畜无害的,即便不像谢宏这样浑身都是刺,可也相差不远。

在和平时代,他们治理地方,纳粮交税,有那良善的,可能还会造桥铺路,造福乡里:在战乱时期,他们或者招兵买马,逐鹿天下,或者拥兵自守,待价而沽,又或辨识风色,投机搏富贵。

可无论什么时期,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是一股足以动摇天下的力量,所以才能左右华夏千年。

当年太祖立国之时,之所以会有“天子与士人共治天下,的〖言〗论,也多半缘由于此,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他也没办法统一天下,此举既是筹功,也是为形势所逼。

新式农具的好处他们当然也看得到,可他们又岂能甘心用田土和特权去换?强取豪夺才是他们的本性,否则儒家又何须将工匠压制了千多年?

“不错,正是士绅,若是你强行实行新政,必会损伤到所有士绅的利益,尽管你已经在朝堂取得了优势,并且控制住了京城。可是,施行新政,取消士绅的特权,同样是逆天,而且难度更是远在防治冰雹之上,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会使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王守仁长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的吐气开声道:“这些,你想过了吗?”

“工业加海贸,足以创造出来让人心动的财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改变大部分人的观念循序渐进,由缓而急,先在观念相对开放的地方做试点,然后再……”

虽然一直忙碌,无暇分身,可说起施政,谢宏也是有着完整的构思的。强行推行当然不可取,激起天下士绅的亡命一搏,就算自己最终获胜,恐怕也会伤了大明的元气。

不过,他对土地的出产本来就不是特别重视,粮食这东西只要够吃就可以了,想创造财富,还得靠工商。在三边推广新政之后,想必就可以自给自足了,接下来就是全力向外开拓的时候了。

南洋的条件就很不错,只要占领那里,并且将那里改造成以种植为主的殖民地,以后的粮食供应就更加不用愁了。

“至于试点,我已经有了两处布置,一处是天津,一处是威海…”说的兴起,谢宏干脆铺开了舆图,指点着对王守仁说道:“威海卫那里是军镇,只要效法辽镇即可,倒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天津这里却是很有示范意义,我已经委派了得力之人前往,年后应该就可见端详了。”

“王,何必曰利,贤弟你对人心的揣摩虽是过于功利,却也暗合世情。只是,改变世间的观念,却不能单凭利益,儒家独大正是前车之鉴,若是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