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失利后,日军进犯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西迁至重庆,随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的发表,重庆逐渐成为大后方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中心,而伴随着国民政府各类机构的迁入,重庆市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人口也由二十余万激增至五十万。而带来的后果便是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物资匮乏和物价飞涨。
肖国忠和董嘉怡是在两天前到达的重庆,本来是要到香港下船,然后换船直达上海,但随着太平洋战事的升级,日军加强了对沿海区域的封锁,两人所乘坐的西班牙客轮停滞在澳门无法前行,肖国忠无奈之下只得带着董嘉怡等人辗转来到重庆,希望从陆路赶赴上海,也顺便想在重庆打探一下关于湖南会战和常德战役的最新消息。
但到达之后,几人才发现,目前的重庆虽然是国民政府的陪都,但由于日军的频繁轰炸和难民的大量涌入,重庆的秩序已经混乱不堪。
肖国忠在与董嘉诚联系之后,通过董嘉诚的关系,才好歹在重庆的金碧山附近找到一处落脚之地,好在肖国忠和董嘉怡在出发的时候携带了不少钱物,所以暂时倒是生活无虞。
日军的频繁轰炸,打乱了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也耽搁了肖国忠和董嘉怡的上海之行。
今天一大清早,刺耳的防空警报便响彻重庆上空,肖国忠和董嘉怡等人快步从住所中跑出来,跟随避难的人流来到金碧山脚下的一个政府设置的防空洞内,这里是重庆外务部挖掘的一个规格较高的防空洞,相比较公用防空洞来说,来这里的人都是在附近工作的外务部工作人员,人数较少,设施也比较完备,卫生状况也比公用防空洞要好得多。
重庆的人们,无论百姓、军人、商人等,似乎都已经对这种情况很是熟悉,出门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必须的日用品、书籍、报纸等等,以打发在防空洞中百无聊赖的时间。
这所防空洞是按照高规格修建的,就建在金碧山的山脚下,依托山势而筑,洞顶还加装了五尺厚的巨石,据说,就算是有五百磅的炸药落下,洞中人也不会受到丝毫伤害,洞口拾级而下,两边和和上面都有粗大的圆径木桩支撑,洞口也留有两个,防止因轰炸导致一端被泥土覆盖。
隆隆的轰炸声传来,防空洞内隐隐有些颤抖,尘土伴着抖动簌簌而下,肖国忠丝毫不以为意,手中拿着一份刚刚出炉的《新华日报》正看的津津有味,看到精彩处,他不禁呵呵笑了起来。
“嘉怡,最新战报,德山守军击退日军进攻,击溃日军户田联队,夺取日军联队战旗,击毙联队长户田大佐。”
董嘉怡凑了过来,扫了两眼,“肖大哥,还是没有小七的消息吗?”
“根据你大哥传来的消息,小七的手下已经发回了消息,小七就留在常德协助余程万守城,据说是在德山一线防守,小七手下的兄弟大部分已赶去接应,这报纸上的头条消息至少说明,小七应该安然无恙。”
肖国忠将报纸折起来,塞进口袋里,“常德被围,国民政府向英美许诺,常德一定能够坚守,以此来吸引日军南下主力,但现在看来,常德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从被围之日算起,已经四天了,但各路援军依旧在常德外围徘徊,始终没有什么进展,如此下去,常德危矣!”
董嘉怡扭着衣角,紧咬着嘴唇,“那我们只能在这里干等消息吗?”
正说话间,防空洞钻进一个虎头虎脑的报童,背着一个布包,进洞之后就吆喝道:“号外、号外,最新消息,德山守军勇救美军飞行员,美国人请求国民政府全力营救!”
董嘉怡一拍身边的正在打瞌睡的猜霸,猜霸猛一睁眼,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手中摸出几个铜板,飞快的扔到报童的手中,转眼间就抓过来两份报纸,一份递到肖国忠的手中,另一份则恭恭敬敬的送到董嘉怡的手里,随即躺倒继续呼呼大睡。
秋喜则哆哆嗦嗦的抱着一个小包裹,大眼睛恐惧的看着防空洞的顶部,又往董嘉怡的身边凑了凑,“小姐,这天天轰炸,不如咱们回南洋吧。”
董嘉怡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的号外,好像根本没有听到猜霸的鼾声和秋喜的哀求,蓦然间,她的眼睛一亮,抬起头,“肖大哥,这??????”。
董嘉怡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肖国忠正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手中不住的晃动着那份号外,“没错,机会来了。”
日军的轰炸一停,肖国忠和董嘉怡就在猜霸的保护下,来到了市区内的电报局,通过与董嘉诚联系,迅速取得了董氏家族在重庆掌握的所有新闻媒体资源的联系办法。同时,肖国忠还取得了董嘉诚赋予的董氏家族在重庆方面的全权代表身份,负责统一发动他和董嘉怡筹划的宣传攻势。
肖国忠不愧是浸润多年特工生涯的专业人士,他敏感的从一份号外中捕捉到了不同寻常的消息,这也和身处德山的林笑棠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不同的是,林笑棠是想依靠被困美国人的求援向国军高层施加压力,而肖国忠的想法则是希望发动舆论攻势,以此迫使国民政府向前线各路援军施加压力,不过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