襦袍登上了马车。
这架马车和中土的样式不同,内部的空间极大。车壁上有十多个小抽屉,不知装着何物。唐城和那老人相对而坐,中间还隔着一张茶几。
唐城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姓唐名城,是柳林村人士,读书二十年,勉强考上而来秀才,这才去岳麓书院进修。
老人自称姓苏,并未言及名号。他一听唐城二十年才考上秀才,这老人先由三分不喜。不过,旅途寂寞,有一个人聊天总是好的。
苏老人淡然一笑,抚须说道:“恩,你既然是秀才,想必也做得诗词。就将老夫适才那首诗和上一首!”
适才哪一首乃是说人不能长生不死,所以成名要趁早,建功立业,这才能完成儒家所说的立功、立言、立德之三不朽,
唐城若要和上一首,要么意思相近,要么既然相反。这对于唐城来说算不上难事,不过,就这么一说就要作诗填词,有些亏了。
唐城嘻嘻一笑,道:“苏老丈,这一路干燥的紧,小生连吃茶的钱也没有一文,喉咙就像是着了火一般,哪里还做得了诗,填的了词?”
“好一个惫懒的小子!”这老人瞪起一双虎目狠狠的盯着唐城,见他丝毫不惧,方才有些喜欢。他随手抽开一个小抽屉,取出一个玉瓶,道:“仔细些喝,这瓶观音露珍贵的紧!”
唐城接过来,猛的便是一口。那酒入口绵甜,像是一汪冰泉入口,十分爽冽,唐城忍不住叫道:“好酒!”唐城虽然不贪图口腹之yu,但在柳林村喝得是村中自酿的果酒,味道十分一般,并且量很少。
苏老人心疼之极,一把将玉瓶抢了过来,道:“快快做诗,快快作诗!”唐城清了清嗓音,道:“老丈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