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镇上每家每户门前都至少挂着2盏灯笼,有动物造型,如12个生肖;有花型的,如牡丹,莲花;有富贵图的,福字;当然这些灯笼的形状有圆的,方的,多角形的,让如意几个看到看不过来。有些店里提供灯谜猜中了就送他们店里卖的某一物,有些小贩专门卖各式灯笼。这一晚镇上灯光闪烁,多彩迷人,四处都是出来游玩赏灯的行人。如意怕儒青和如静一不留神就不见了,她和如佳紧紧的抓着两个人的手。为了让他们安静一些,一进去镇上看到有卖灯笼的就让他们挑一下买,儒青挑的老虎,如静挑的是兔子灯笼。逛街时最外面是村里的赵子丰等男的,里面一些是刘氏等妇女,最里面是小孩,以防小孩走失。这么热闹的晚上,就怕会碰上人贩子,到时哭都不知道去哪里哭才能找回孩子。
今晚过去新年就过了,因此做爹娘的都舍得花几个零钱给自己的孩子买点零嘴或灯笼让他们乐呵。如意在现代就对谜语没什么细胞,除非很简单的猜字谜语,不然她都猜不到。村里的大部分人最多认识五六个字,对于灯上贴着或吊着的灯谜上的字都不认识两个,都是听一些读书人在念才知道写的是什么。逛到一家卖锅碗瓢盆的店铺,正好遇到曾铁柱在打灯谜,他在这里猜中了13样东西,店小二按他的要求把那物品折算成11文钱给他。如意听了店主出的规矩,只要猜到三个字谜就能获得一盏灯笼和当中价钱最便宜的一样物品,也可以折算成钱给猜中的人,但要求猜中10样以上才可以。觉得这些日常用品比较好猜,如意就兴趣来了,开始从右边看了一个六角灯上写着“半个西瓜样,口朝上面搁。上头不怕水,下头不怕火”,这个简单是锅;第二个看了猜不到挑过,继续看知道看到这个“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哈哈蜡烛;就差一个了,再找一个简单的嘿嘿“一只八宝袋,样样都能装。能装棉和纱,能装铁和钢”针线包。一一把自己猜的灯谜和谜底告诉小二,他确认无误后就让如意挑了一个灯笼,如意高兴的接过莲花形状的灯笼和一包针线包。周围的人也对这么个女孩子既然认识字还能猜几个灯谜很惊讶,看到她兴奋的表情也笑了起来。春花婶还跟刘氏说:“没想到如意这个丫头不但能赚钱,还认识字啊。”刘氏欣慰的笑着说:“小孩子玩闹的,只是孩子她爹愿意陪孩子玩闹,一天会抽半个时辰来交她们认字。”
逛得半个多时辰后,如意她们觉得饿了,就让刘氏带着去集市那边吃东西。走到那边有卖包子,面条,瓜子,糖葫芦,没想到两个表哥也在摆卖卤菜,看样子生意想当不错。摊位上有不少人排队在买,赵子丰看了跟同村的打声招呼后就过去帮忙和大表哥负责称了用叶子装起打包,二表哥收钱。如意几个跟表哥打过招呼后,就买了几个包子分着吃。吃的差不多,刘氏就带几个孩子去走河边“走百病”,再回来时,表哥也卖完卤菜了,看时间也不早了,就边聊边走着回去了。
元宵后镇上的集市买卖也没那么好卖了,如意,如佳和两个表哥就够人手,赵子丰和刘氏不用再来集市帮忙卖了。现在稳定在2个时辰卖50,60串下水,110左右的蔬菜串,20来斤的米粉和粉丝,一天大概能赚160-180文钱。蚊子再小也是肉,因此如意几个还在继续摆卖这个摊子,加上也卖大姑家的卤菜,也能卖2-3副卤制的下水和十几二十个鸡爪那些。
让如意高兴的是附近有一家米店的齐老板有一次来吃串串粉丝汤,发觉如意她们卖的粉丝和粉条不比他去县里进的货差,口感上比较滑。经过他说明,如意才知道这些粉丝和粉条主要是县里进货的,而且是通过县里的码头从别的地方进来的。这个消息让如意很高兴,意味着自己又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不过并没告诉马上齐老板是自家做的。当齐老板问起能否介绍卖主给他认识,他会给中介费。如意对齐老板为人还不是很熟,就回答说自己也是无意中碰到有人从临县运过来卖,刚好那个人急着卖完回家,就稍微便宜一些卖给了自家,如果下次遇到那个人就引荐他给您认识。。如佳和两个表哥虽然奇怪如意这样说,但也没说什么,继续做手里的事情。
那天让二表哥去买下水的时候让他去打听那家八方米店的齐老板为人怎么样,如意知道自家还很弱小,跟人做生意,一定要看准人才好,不然一个不小心看左眼就会被无良的商人害的很惨。在这个没有人权的时代,没地位,没钱很容易被人欺负,特别是手里有秘方或什么手艺的话更容易被人陷害,导致家破人亡。现在只能慢慢赚钱,而且是在不引起别人的关注下,闷声发财。虽然这十来天都在集市上摆卖,经常会听到吃客聊的各种小道消息,但还是好好打听一番比较稳妥。
回到家后,如意让大姐请来赵子丰和刘氏坐着大堂,把上午摆摊跟齐老板的对话跟他们说了一遍,又让二表哥把打探出来的消息说一遍。原来这个齐老板的爹以前是八方米店的小二,米店的老板只有2个女儿,一直想生个儿子来传宗接代,甚至纳了小妾,还是没生到儿子。后来年纪大了,就想着招女婿上门,刚好齐老板的爹被小女儿看上,他是外地来的,就单身一人来到这个镇,之前靠打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