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议论的话题集中到一个早已在预料之中的话题上来,七哥五哥看来已有所准备了。“谁先来?”七哥这么随便问问,其实他早已有点跃跃欲试了。自从在那洪州买了那家伙,他还没有得到一个机会,把内心的那种急迫释放释放,现在机会来了。看官,你说这吹唢呐需要什么机会吗?按常理来说,这无所谓机会,自己有那家伙,随便拿来就吹,好简单的事。但对于七哥,并不那么简单。他觉得在龙标那闹市中间把那唢呐呜哩哇啦地吹得价天响总不是味,至于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总的说不是味。现在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也就无所顾忌了。只见七哥的十个指头将唢呐的八个小口按住,将铜管上端的双簧芦苇哨衔入口中,一用力,嘴里的气就鼓了起来,那雄浑壮阔的第一声就在这半山上响了起来。此时,那山上数不清的小动物们,也许全都张开了惊奇的耳朵,倾听着这来得突然的洪亮声响。
最初的几声试吹过去之后,七哥停了下来。吹个什么调?七哥这么想着。但他很快就得到了最佳答案:《百鸟朝凤》,这是当时最流行的曲目之一,七哥当年曾经在宫廷宴会上表演过。
这是七哥的吹奏已经进入了状态。只见七哥鼓胀着嘴巴,随着有节奏地运气,嘴巴时胀时缩,头也有节奏地左右摆动。上面的八个手指极为灵巧地运动着。这吹唢呐是不能中途中断的,它要求保持音韵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吹奏者具有高超的换气技术。其实,对于熟练的吹奏者来说,换气就在那一鼓一缩之间完成了。
唢呐的中、低音区音色豪放、刚劲,各种技巧都易于发挥,非常富有表现力;高音区紧张而尖锐,常常用来表现一些特殊效果。
《百鸟朝凤》这支曲子,音域变化很大,因为它要表现出群鸟争鸣的场面。但是看官,这吹奏唢呐的声音要靠文字来做一个准确的表述,那也恐怕太难了吧,简直是不可能的!好了,还是让我们亲临其境地听一听吧。
不知不觉,一曲《百鸟朝凤》已结束了。利用休息的当儿,七哥觉得有必要做一些讲解,以便让其他几位对唢呐这东西有一些更多的了解。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各层次的人喜爱和欢迎,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就是宫廷及上流社会,也常常有它的伴奏或者独奏……”
但环儿就有些急,他想七哥继续他的吹奏,于是,一首《喜拜堂》又开始了。只见七哥提起精神,运足内气,随着那有节奏的左右摆动,那拜堂的喜气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一霎时,几个在场的听众忽地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拜堂的喜庆之中,浑身洋溢着温馨与甜蜜。
但环儿总是不太安分,正当大家沉浸在幸福与快乐之中,她却忽地叫喊起来:“吃糖啰!吃糖啰!……”于是大家又是一阵快乐的笑声。
由于大家的兴致太高,七哥干脆来个连续剧,《喜拜堂》刚结束,《闹洞房》跟着来。这下更热闹了,大家都闹着要新郎新娘做一些表示爱意的动作,比如喝“交杯酒”,吃“连心糖”,夫妻相吻……等等。其实这些动作谁去模仿呢?不过全靠几位自己的丰富的想象能力了。
“好了,现在也该你五哥来一手了。”
确实也该五哥来两手了。“难道就你七哥有两下,我五哥就只能坐泠板凳?”也许五哥会这么想。现在既然七哥已提出,五哥立即做出反应:“我看你看着我清闲一些就是放不过,就看我老五献丑!”一句话方过,五哥已将那根尺多长的箫管拿在手中,取好姿势,将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同时两边嘴角稍稍收缩,使上下唇肌的力量点集中在中间,使双唇中央呈椭圆形风门,舌头呈自然状态,口腔稍有扩张,上下唇的位置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向前。此时只见五哥凝神静气,目视远方。轻轻用力,一种悠扬而柔和的声音就在周围的空间弥漫开来……
“关山月。”环儿急不可待地要把这曲子说出了,她对这曲子太熟悉了。其实,对这曲子熟悉的人何止她一人?基叔,七哥何尝不熟悉?只是三妹子对这音乐确实不懂,唯有老老实实地听了。但不要紧,有环儿这么一说,三妹子也便知道了这曲子叫“关山月”。
三妹子喜欢看乐器演奏者的一些细微表现。比如这时五哥吹箫时的嘴型,呼吸方面的吸气和呼气等等。这不,眼下她就注意到五哥原来是胸部和腹部交替着呼气和吸气。因为她凭着女性的细心已经看出,在五哥往箫管内送气的瞬间,他的胸部和腹部就很有规律地一起一伏。
现在三妹子的注意力又集中到五哥的手上来了。只见五哥双臂向前,两手持箫,手指自然保持弯曲,肩部、臂部、手部及手指都自然地放松,手指动作是那么的灵活、均匀、迅速。这一切使三妹子看得有点发呆。
此时五哥的吹奏进入了一个极为活跃的乐段,只见五哥那指法有点奇特:他先将一个指头放开,使箫管发出一个基本音,接着很快地将它上面的一两个指头迅速地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