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饮食一般为一日二食,有钱人家则为三食或四食。平旦食,人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起来吃的第一顿,昼食,太阳升起来了的时候吃的,晡食,中午到下午的样子,太阳偏西的时候,暮食,天黑的时候。)
饭毕,李老二和李老四去洗涮锅碗,李老大就在院子光屁股洗澡搓衣服,李咸则去侍候耕牛,陆寻闲的没事,拉过小凳子,将两个小屁孩叫到跟前“来,给哥哥说,你们上过学么?”(对,陆寻很不要脸的让几个娃娃喊他哥哥,生怕喊叔叔把他喊老了……)
两双迷茫的眼睛。
“呃,你们读过书么?”
两个先左右摇动,又上下摇晃的小脑袋。
这什么意思?读过还是没读过?
“呃,那你们识字么?”
两个上下晃的小脑袋。
“哦?给哥哥说说,你们读过哪些书,会哪些字儿呢?”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一直都很怕生的小二娃第一个背了出来,然后满怀期待的看着陆寻,而陆寻,呃,已经傻眼了。
他本来以为这小孩子,认识的字儿一般都是些什么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天地玄黄之类的呢,没想到张口就来了这么一段……而且自己从来没听过呢。干咳了一声,陆寻矜持的点点头,夸赞道“嗯,不错,识文断句是机不错的,龟蛋儿呢?”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嗯……卒见太公坐茅以渔文王”
“劳而问之……”“哥哥你又错啦,是卒见太公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之,不是坐茅以渔文王!”
“哎呀你别打岔!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曰:‘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
陆寻已经震惊了,这些文言文,即便是喊成年人来看,想背的这么熟稔,都不太容易的,这两个小孩才几岁?
“好!好啊!你俩多大了?”“我6岁了,二娃5岁。”我勒个去,还没读一年级古文都能背了,天才么?
“会写字么?”“会一点点。”龟蛋儿难得有些腼腆,而小二娃则是昂首挺胸,“我能写文师全文!”
“文师?”陆寻稍微一想,便想到他们供着的那卷竹简,他们背的这几句话,自己是觉得有点印象嘛,原来就是刚才看过一眼的。
“那你们,能懂文师的意思吗?”
摇头。
陆寻暗喜,诶嘿嘿,总算有人和我一样不懂文韬的意思了。“那,你们觉得难不难?”“难!”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到底是五六岁的孩子,即便是死记硬背文师一文,也觉得是十分枯燥的。
“那,你们想不想学点简单的?”“想!”“咳咳,那就听好了。”
陆寻自得一笑,努力做出一副老师的样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稚稚童音跟着陆寻抑扬顿挫,格外悦耳。
“这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啊,出自于孟子,这十二个字就是说啊,这人啊,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所以你们以后要学好的知道吗?”
“嗯嗯!”“嗯!我以后,要读很多书,识很多字!然后要当令史(令史,管理文书档案),当文无害!(即公平吏,掌巡查监狱,复查案卷,以防止冤狱)”(这两个都是县级官员,秩一百石,即:月奉十六斛)
“好,好,不管是令史还是文无害,都需要读书识字明事理,下面接着说,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狗不叫,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哥哥,什么是狗不叫,性乃迁?狗为什么不叫?”一提到读书方面的小二娃,就变得格外活泼,不过这个发问嘛,让陆寻有些无语了……
“不是狗儿的狗,是苟,上艹下句,呃,这么写的。”陆寻随手摸过一根棍子,在地上画了起来。
“这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嘛,意思就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你们要是不好好学习的话,以后就会变成恶棍流氓,人人都讨厌的!”
“才不当恶棍呢!我以后,以后要当县尉(汉制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职比郡丞、唯不掌兵,秩同县丞,秩两百石)!专门抓那些坏蛋!”龟蛋儿攥着小拳头,大声的说着。
“好好好,龟蛋儿县尉,跟着我念下一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意思就是……”
听见屋内郎朗的书声,几个大人,都不由得跟着把动作放轻,生怕打破了这美好的一幕。
在那个时候,文化的传承极为神圣,读书人在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