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当清晨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林,斑斑驳驳的洒落在露宿的营地上时,周怀瑾已早早的营地中打起了军体拳,军体拳中国军人都会打,但是周怀瑾的军体拳却是自小他父亲亲自教的,周怀瑾这套拳法打了快二十年了,从未间断。早起的还有武警副支队长杨斌,看着周怀瑾虎虎生风的拳法,不禁啧啧称奇,暗想自己的军体拳怕也是打不出这样的功力,不亏是将门虎子。
林中山风习习,带来一阵阵野草林木特有的青涩气味,不由让人神清气爽。这时考古队的队员们也纷纷的起床,开始洗漱收拾起来,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龙,起的蛮早的嘛!”孙启文一边手绢擦拭眼镜一边笑呵呵的向周怀瑾走来。
“呵呵,夜读晨练是多年的习惯。”周怀瑾拿着毛巾擦了擦鬓角的汗水笑道。
“怎么样,今天有信心找到准确的位置吗?”
“信心有,可以先试试”周怀瑾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他自己的背包旁,从包里拿出一本记事本,打开后指着其中一页对着孙启文说道:“孙叔叔,你看看着这个,这是我昨天晚上画的。”
记事本上画着一副草图,孙启文带上眼镜仔细的看了起来。图的中央画着一座山,看着山形应该是龙爪岭;左上角标记着东南西北坐标;正上方是北斗星座,星座中的一颗星与北极星用一根带箭头的虚线连上,箭头一直指到龙爪岭山上一处;图的右边画着一轮朝阳,沿着阳光的方向,又有一根带着箭头的虚线,连在龙爪岭上。
“这标注的是墓葬的位置吗?可以按照这图上的箭头指向是一东一北两个地点啊?”孙启文不解的看向周怀瑾,这时张若愚和杨斌也围了上来,张若愚也拿起图研究起来。
“孙叔叔,按照这里的地形,这座墓葬是洞葬葬制应该是不会错的,那么地处中原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葬制?那么久说明这里应该是有高人布了一个风水局。要不乘现在凉快,我们上山到实地看看再说。”
孙启文想想也是,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实地践行。
想到这么快就有线索了,孙启文不禁心热起来。在催促中,大家匆匆的吃完早饭,整装出发。因为营地扎在东南角,大家就跟随着周怀瑾先向东边的那个坐标攀去。
龙爪岭海拔并不高,不用两个小时,大家都来到了坐标位置。实地一看孙启文和张若愚都隐隐的有些失望,这里就是一处正常的山坡,山坡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这和一路走来的山间环境没什么区别。这时孙启文拿眼去找周怀瑾时,却发现周怀瑾不见了。今天上山的七八个人都在孙启文的身边,可这一转眼周怀瑾哪儿去了?
孙启文急忙喊道:“小龙,你在哪里?”
“我在这里。”
说话间,周怀瑾从十几米开外的一棵枯树后面探出头来。
“小龙,注意安全,这荒山野岭的,别走散了。”
“呵呵,没事,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算是老驴友了,这里还不算什么了。”说罢,周怀瑾又缩回枯树后面去了。
孙启文很是纳闷,这孩子在干嘛呢?走上前一看,原来周怀瑾正在用一把军用铲刨枯树下的泥土。
“小龙,你这是在干嘛?”
“找东西。”
“找东西,这烂木头下面会有什么东西”
说话间,只见周怀瑾伸手在刨处的土洞中掏出一把漆黑的泥土,周怀瑾把黑土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了后,把手递给孙启文说道:“孙叔叔,您看看,这是什么?”
孙启文也闻了闻,说:“这好像是什么烂掉的树根。”
“是的,这是一棵槐树的根。”周怀瑾拍拍了身边的枯树说:“根据树根的大小判断,原来的树早已枯死了,这颗树是在原有的树根上后来长出来的,不过后来也枯死了。”
说完,周怀瑾看了一下四周的环境,向东南走去,一边走一边小声的嘀咕着,好像在计数。
“枯死的树和墓葬有什么关系吗?”孙启文有些不解的低声说道。
大概走了二十几步的样子,周怀瑾又蹲下,拿起铲子在地上刨起土来。不一会,周怀瑾摇了摇头,站了起来,又走到枯树旁,重新看了一下方位,这下是向西南方向走去。大约也是走了二十多步,再次在地上挖起洞来。
这时,别说孙启文,就是整个考古队的队员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在干嘛?我们可是专业的考古队,是发掘古墓的,又不是钓鱼客,随便在地上挖点蚯蚓就好了。
正当大家迷惑不解的时候,只见周怀瑾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起来。
“请大家过来一下”周怀瑾向着大家扬扬了手。
孙启文带头向周怀瑾走去,大家也纷纷的围了上去,都想听听这个小伙子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现在我想请大家做一件事,请各位两人一组,按我指定的位置去挖上一挖,看看地下都有什么?请大家先别问为什么,这只是请大家帮我印证我的一个想法,如果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再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