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乎,父母的爱都化作一份份营养补脑的食物。但是,对于筱韵来说,压根就是一些小麻烦,每次吃饭都必须躲厕所排污。即使很多东西都是从乡下挑上来的新鲜干净的菜,对于修真者来说也压根没有任何价值。偏偏筱韵还不能说什么。
小麻烦多了也烦人。每次吃饭不仅不能得到灵气,还要消耗灵气去排污,外面吸收的灵气都不够她用的,没有修为倒退已经算是仙灵体的天资卓越了。所以,韩庚去北京读书的事提醒了她,到了外面,她就会有很多私人空间了。吃饭什么的用了没人会盯着了。还可以去空间修炼,一举数得。而且她特地不要跟韩庚一个学校,
对于筱韵的要求,韩家父母实在不舍得,这么个心肝宝贝离家那么远去读书,万一受委屈了怎么办,韩庚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还是去读书的,哪里能照顾好妹妹。还不是一个学校。但是,筱韵向来有主见,定下的主意谁都不能改,何况孩子爱读书不是好事么。北京到底是首都,教育水平自然不是外省好比的。思前想后,再与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带着筱韵去北京试一试,最好的学校如果能收那自然好,如果不能收,也断了筱韵的念头,反正不是好学校肯定是不去的。
对此,筱韵半点意见也没有,地球上的知识,对她来说,实在简单。
筱韵的班主任方梓凝本来是北京人,被下放了来历练的。对于这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她向来很喜欢很关照。得知筱韵想和韩庚一起去北京读书。虽然不舍,但是却也知道对于这孩子来说是好事。她平时就喜欢给筱韵开小灶,经常拿初中的书给筱韵。她自己本来就是世家子弟,有的是门路。加上对筱韵的喜爱,自告奋勇的揽下这件事情。对此韩家父母很感激,也并不假客气,他们对北京不熟,哪里懂这里的道道。加上孩子将来在北京读书,能有认识的人稍稍照应,自然很好。
于是,趁着暑假,韩家人和方梓凝一起去北京。
在方老师的关系下,筱韵进北大附中做测试,小升初的试卷满分通过,让校长不禁咂舌,不是没见过聪明的孩子,但是这么聪明的孩子真是从来没见过。尤其,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天才就是活招牌啊,就是他们的业绩。当下,不仅减免了学杂费,还提供了一间教师宿舍。除此之外,每年还有高额奖学金。
于是,筱韵和韩庚高高兴兴的一起到北京读书。韩庚是高兴又能经常看见妹妹了,筱韵则高兴自己终于有私人空间了。
开学后,筱韵的出现让很多人感到质疑。但是在入学分班测试过后,质疑变成了惊叹羡慕,虽然只有六岁,但是架不住人家聪明啊。
在筱韵次次考试满分,每每替学校拿回一堆各式各样的头等奖的情况下,她的很多行为被老师校长以及同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比如,上课发呆,其实是在管理空间或者在钻研炼丹术炼器术制符术等。有时不高兴了连课也不上了。表面上说在宿舍自学,实际上在空间修炼。天才都是有怪癖的,而天才的怪癖则是被所有人理解的。不仅没有人会责备她,反而各种配合,生怕影响她学习。
韩庚学的是跳舞,看上去很艺术很美的事情,但过程却是很枯燥辛苦的。不过不管多忙多辛苦,每周末必定要去看妹妹。
筱韵学校安排的宿舍,一室一厅,但是该有的都有了,厨房,卫生间,卧室,还有一个很小的客厅,四十多平的地方很紧凑,筱韵倒是无所谓,她平时都是住在空间的,虽然她不用吃饭,但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加上本身很喜欢美食,空间里的物种很多很全。她还是会经常做饭,当然,一个人的时候都是在空间里做。韩庚来了的话都是拿这空间里出产的东西去掉灵气在宿舍做。
刚开始韩庚看到妹妹自己做饭,还不到灶台高的小毛孩,站在板凳上烧饭,让他心疼不已,还以为她受了多少委屈,对此,筱韵的理由是食堂做的饭太难吃。
其实,校长特地安排她去教师食堂吃饭,还特地打过招呼,让食堂给她开小灶。哪里会难吃,不过是因为她不能吃外面的东西罢了,偶尔也就算了,天天吃得多烦啊,更何况比起空间里的东西,外面的东西确实很难吃。所以她就提出要求,自己做饭,不过东西让食堂准备好每天送到宿舍。校长和班主任听到这个要求还以为是食堂不尽心。在吃过一次筱韵烧的饭菜后,恨不得舌头都吃下去,末了,在筱韵理所当然的眼神中,不得不感叹天才就是天才。于是,表面上筱韵每天的菜都是食堂提供,自己烧。实际上,她把食堂每天送过来的菜找了个低级储物袋收起来。自己在空间吃饭。
吃过一次妹妹做的饭过后,韩庚才发现果然不好比,好在,他习惯了筱韵每每显露的天分,只觉得骄傲。
韩庚不说,筱韵也知道,他在学校虽然算不上吃苦,但是条件也没法与家里比,大锅饭菜能让你吃饱就不错了。于是,每个礼拜都会替韩庚准备很多耐放的点心吃食。
因为表面上食材都是由食堂提供的,她会多做些,给食堂送菜的大婶还有校长班主任准备一些。给他们准备的就只是用食堂提供的食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