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官翔> 18、葛成发的记事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葛成发的记事本(1 / 2)

四月十五日。星期五。俄方单方面撤销了远东中心城市符拉扬斯克通往边宁的四条公路运输线路。这样。从符拉扬斯克方向赶往边宁的客商锐减。边宁口岸的经济面临着严竣考验……

四月二十日。星期三。亚军同志始终不同意通过省市外事部门协调与俄方进行谈判。虽然俄方的条件苛刻了一些。但边境贸易就是这样。出让一些利益。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怎么也跟卖国联系不上吧……

五月十四日。星期五。口岸的过货量越來越少。刚刚投入使用的边贸交易中心成了闲置物。那可是耗资近五亿才修建起來的。实在太可惜了。为这老宋的头发都急白了。企业的投资收不回來。还要搭进一大块管理费。放到谁身上都是一幅沉重的担子。县里的财政也萎缩了。还好。市里下拔了一块补偿救济款。否则这工资可真是问題……

五月二十二日。星期六。俄方的翻译挺有意思。十句话居然译错了五句。就这水平还敢做翻译。不过。是我喝多了。还是听错了。亦或是我的俄语学的不到家。缩减俄方口岸过货量居然是县长向他们建议的。这不是自掘坟墓吗。在道理上根本说不通啊。另外。到底是什么货物每月过境十万多吨。口岸若是有这么大的吞吐量。还愁发不出工资來吗。这该死的冲水声。居然让我沒听清楚……

六月十一日。星期一。张亚军到底在干什么。难道是通过口岸走私。我的天啊。这怎么得了……

七月三十日。星期一。这些边防武警怎么对张亚军这么恭敬。难道张亚军的手已经伸到武警支队了吗。

八月十五日。星期五。武贤和李玉伦被带走了。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县长不是说国储粮是历经十几年的亏空才造成的吗。怎么一下子成了武贤监守自盗了。这跟李玉伦又有什么关系……

八月二十五日。星期日。李总很豪放。对边宁的环境感到很满意。也有意将胶化厂建在边宁。这对边宁來说是一个好消息……

九月二日。星期五。李天放居然爽约了。看來问題有些严重……

……

葛成发的记事本上内容零零散散的。东一块。西一块。有的地方一页上只有十几个字。有些像日记。又不甚详细。更多的像是葛成发将发生的事随手写下來的小记。但透过只言片语。严宁还是将目光放到了葛成发反复提到的口岸上。

口岸是边宁的经济命脉所在。边宁的财政收入有百分之七十來自口岸的转口贸易。既使在口岸过货量锐减的情况下。仍然主导着边宁的发展。只是。口岸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早早的就被张亚军抓在手里。县委常委。边宁口岸管委会党委书记莫普根可是张亚军的谪系。与常务副县长朱宝玉两人一起被称为张亚军的左膀右臂。

严宁到边宁一个多月。走遍了边宁的每一个乡镇和重点企业。唯独沒有到口岸去搞个调查研究。在沒有拿出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之前。口岸去不去作用不大。反倒容易让张亚军提高警惕。给自己设置障碍。沒有效果不说。反倒会增加打开工作局面的难度。现在看來。沒有对口岸伸手。倒是一个正确的决择。

只是。若真像葛成发记录的一般。张亚军通过口岸在走私。那么。葛成发可谓触碰到了一个庞大的黑幕的禁忌。也只有这个理由才使得葛成发既使认了罪仍要被灭口才成立。只有死人才能真正的保守住秘密。只是。葛成发记录的实在不清楚。甚至连张亚军走私什么物品都沒搞清楚。或许他也只是刚刚触到了些皮毛。即被张亚军有所查觉。就被栽赃陷害了。

走私挖的是国家的墙角。不报关。不缴税。商品低买低卖。冲击国内市场。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在国内走私最多的无过于成品油和汽车。在葛成发的记录中指出每月过货量多达一万多吨。那么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成品油了。从俄国通过陆路走私成品油。倒是开创了国内走私行当的先河。要知道。国内的成品油走私大都是通过海上进行的。沒看到潇潇的三叔都是开着军舰去走私的吗。

只是每月供货十万多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平均开來每天至少也需要五六十个油罐车才能运出來。如此庞大的数量。在海关辑私人员。检验检疫人员、边防武警支队以及口岸管理人员的立体监管下。除非张亚军能将所有人员都买通。否则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漏不出來。但是。要将这么多部门。这么多的人员都买通。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如此庞大的油料或者货物。一经投入市场。立刻会引起市场的变化。可是。边宁也好。双江也好。甚至整个北江。都沒有因为油料过剩或者其他什么商品过剩而有过市场波动。除非他们将走私的商品销往了外省。但是如此庞大的吨数。怎么运输可都是一个大问題。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过。走私也好。杀人灭口也好。对于严宁來说都不是最关键的。葛成发的记录中居然提及到了李天放。严宁不得不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題。严宁有理由怀疑。葛成发在意识到问題严重时。想要通过李天放向李月仙求救。只是李天放居然爽约了。或者李天放根本沒打算去帮他。更或者李月仙认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