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回去布置……”严宁说的轻松,可每一句话落到王局长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工作是自己在主持,却让领导想到了前头,严宁沒打自己的脸,沒批评自己不思进取,已经很给面子了,这关系都联系好了,若是再办不成事,估计自己的位子也该换人了,是以,严宁一说完,王局长压下了继续汇报一下工作,跟严宁套套关系的想法,逃也是的走的,打定主意马上就带人进省申请相关项目,
“张主任,农业虽然不是榆林的主导产业,但榆林农民多,底子薄,根基浅,始终也发展不起來,再这样下去就会托全县发展的后腿,您在农业系统的时间最长,工作经验也丰富,有沒有什么具体的工作思路,让榆林农业走出困境……”农委的张主任年纪大,资格老,干了一辈子农业工作,若不是榆林出了这么一码子事,他早就跨过科级,提成副处到人大或政协担任副职了,对于这样的老干部,严宁怎么也得给几分面子,
“县长,这几天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把农业工作抓好,想來想去啊,觉得这个问題,答案你已经给出來了,东海镇的例子都在哪摆着呢,一个就是发展特色种植,食用菌、黑木耳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去年东海镇的村民种植黑木耳每户纯增收入五千元,分摊到个人头上,怎么也得千把块吧,第二个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东海镇种药材的都捞着了,种烤烟的也都发了,种大豆的也沒亏着,只有还在种苞米的农民,产量是大,但占地不说,它也不值钱啊,一年到头也就弄个温饱,两下一比较就这高低也就出來了……”这人老奸,马老滑,张一泉不知道是真觉得严宁在东海镇进行的产业发展有独到之处,还是在拐着弯的在给严宁唱赞歌,总之这话一说來,严宁倒是挺爱听,脸上挂着微笑,眯着眼晴听着张主任在哪不着痕迹拍马屁,脑子里却在不停地盘算着榆林各乡镇的具体情况,试着去找到一个通用的发展模式,
“县长用产业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这个食用菌绝对可行,不只是黑木耳,那个滑子蘑,猴头菇,杏孢菇,不管什么,只要是菌类,咱们都上,至于生产出來怎么销售,那就需要你之前搞出的那个流通协会和山产品加工厂了,咱们建立食用菌产业基地,把农民松散种植形成规模化,协调好基地、农户、市场、企业几方面的关系,这事也就成了,至于大田作物,无所谓了,农民已经增收了,大田作物随便种什么都是额外的收入,”张一泉越说越兴奋,整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了,浑沒注意严宁脸上的笑容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倒不是严宁觉得他的想法不切实际,毕竟东海镇的成型经验在那摆着呢,但每个乡镇的情况都不一样,沒有一个统一的抓手來牵头,只想着简单的复制拷贝,那这个想法绝对搞不起來,
“这样,张主任,我这有个想法,您回去以后琢磨一下能不能成,就是在农委下属成立两个办公室,一个就叫做菌办,再一个吗,就叫新农村办;不管农民有钱沒钱,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一起抓才行,之前我和钱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只有理论不行,还得有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不行咱先不说,先搞起來,哪块不行咱们慢慢改,总有做好的时候不是……”农委牵头负责,部门专人管理,把问題落到实处,精打细敲,慢慢理顺,榆林的农业还是有发展起來的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