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重生三国我做主> 第222章 大结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2章 大结局(1 / 3)

宫殿外的空旷之地,邓芝正在紧张有序地组织工匠临时搭建皇帝登基的木台祭坛,

长安城内,包括乐手在内登基所需物品一样不缺,布置起來很顺当,

午时三刻,太阳当空照,在陈文、陈武等卫将们的护卫下,由胡半仙引导,刘琦登上祭坛,台下百官庄严肃穆,所有人都在期待改朝换代的时刻到來,

刘琦在一只铜鼎里上了一柱香,祭拜天地,

胡半仙矮刘琦半个台阶宣读献帝传位遗诏,

遗诏宣读完毕,刘琦黄袍加身,头戴帝冠,面朝百官稳坐龙椅,陈武将传国玉玺跪呈刘琦,才算正式登基,顿时台下文武百官跪拜,山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刘琦大手一挥,君临天下,

众官起立,

胡半仙卷起遗诏,从另一只袖子里取出刘琦皇帝第一道诏书,鼓起腮帮,中气十足,声传万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泱泱华夏,新拓八荒,国号大汉,世代永昌,改元中华,日月齐光,定都长安,万寿无疆,大赦天下,放粮开仓,百官协力,固吾国防,一统宇内,乾坤朗朗,”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再次山呼万岁,

很有文采的皇帝诏书,廖廖数语,气势磅礴,彰显大国一统天下的霸气与大赦天下的胸怀,

刘琦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封赏百官,整编军队,削弱十八路诸侯的兵权,然后命赵云率二万兵马取下眉坞,将董卓私藏三十年的粮食全部散发给长安城居民及周边缺粮农户,极大的赢取了民心,

曹操、刘备已死,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战乱基本平定,但南蛮之地及北部高原仍时有小股的叛匪不听使唤,暂时对大汉皇朝构不成较大的威胁,

由于连年战乱,国力空虚,百姓仍生活的紧巴巴,刘琦称帝以來,注重发展生产,关心民众疾苦,大兴民生事业,但受边关兵匪威胁,却又要兼顾练兵,军费开支大增,称帝不到半年,全国财力捉襟见肘,刘琦忧心如焚,

一日,时任荆州统领的公子府管家刘忠來到长安,刘忠现在贵为皇亲,沒有刘忠处心积虑的为刘琦谋划江山,刘琦也沒有今天,

刘琦是个懂得感恩图报的人,身边的心腹将领全部得到提拔升官,并将他们派向全国各大州郡出任军代表,带兵镇压地方叛乱,保护人们生产、生活,建国初期动荡不安的局势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管家刘忠,刘琦是真心的敬重,让刘忠统领荆州十二万兵马,协助蒋琬主政荆州七郡,刘忠统军也算是一方诸侯,蒋琬与刘忠在荆州基本延续了刘琦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大练兵两不误的策略,荆州比起其他州郡更是繁荣,

刘忠远道襄阳而來,刘琦十分重视,召集陈文、陈武、赵云、鄂焕等旧部于偏殿接见刘忠,并祥询荆州的一些军政事务,

“参见皇上,”驮背管家刘忠仍旧拄着拐棍,尽管在荆州权倾一方,但仍象在襄阳公子府那样,君臣之礼封建礼教看得非常重,

“舅舅平身,”刘琦哪能让刘忠下跪,上前搀扶,吩咐侍应印斯尼上茶水接待,

新野的阴老、印斯尼祖孙俩作为东汉光武帝第二任皇后阴丽华的家族后人,在刘琦登基后享受到了皇族礼遇,阴老不愿离开故土,刘琦下旨提拔阴老作了新野县令,机灵却又有傲劲的阴斯尼调到京城做了皇帝近侍,

刘琦重用聪明机敏的阴斯尼伴在身边,用意很隐晦,时时提醒有人会在暗处“阴死你”而不敢大意,凡人尚要每日三省吾身,皇帝更不例外,

接见管家刘忠,刘琦不摆皇帝的架子,大家畅开胸怀,热情叙旧,大发感慨,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大家跟着皇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人生短暂啊,无论年长年幼,要想有大作为,就要有大志向,大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跟对了心系天下有大志向的公子刘琦,

刘琦也说,成功的人生不在于你能跑多远,而是你所选择的方向,要不然再能跑,南辕北辙跑偏了,一辈子也别想出头不是,众人皆赞,

刘忠在陈文、陈武的陪同下,到周边县国巡视考察,发现长安的百姓很苦,荆襄七郡的百姓每隔几日能吃上一次猪肉、牛肉,而长安居民能吃饱就算不错了,按理说天子脚下的臣民生活会更好,一向体恤平民的皇帝刘琦又怎么会坐视百姓温饱而不顾呢,

刘忠稍稍一思考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陈文的说法印证了刘忠的猜测,陈文说建国之初,朝廷既要发展生产又要养兵,国库空虚,皇上仁慈不愿横征暴敛,更不愿拖累其他州郡,勒紧裤带度难关,

“这事哪能等,新任皇帝不能让百姓吃上饱饭,久必失去民心,后患无穷啊,,”刘忠一听便急了,皱眉道,“文将军为何不急信告之于我,地方支持中央也是应该的嘛,”

陈文叹口气道:“管家,我也建议过皇上求助荆州,可是皇上心太软,他说管家为皇上操劳了一辈子,该享享福了,好在京城百姓通情达理,节衣缩食仍是十分的拥戴皇上,饿点肚子总比战乱强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