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抓紧时间休息,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有战斗了。”
“可,可”那名战士不肯走,“现在是我的岗。”
“没事,我来替你站。”
陶川带着一个班的战士与大部队分手后,朝着侦察大队相反方向快速前行。一路上,为了把越军主力吸引过来,他们故意把行进的路途搞的是一蹋糊涂。任谁看了,都相信这里曾经有大批人马经过。
他们在丛林里转了一阵之后,不要说越军想要找到他们,就是连自己都弄不清方向。
走到一个外隐藏地点后,陶川拿出地图、指北针开始定位。如果是光颓的山地中定位容易,在平原、城市里也容易。可这里是高山密林,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却很难。
陶川把战士们安顿好后,带着一个人爬上一座山顶。
搞过地形学的人都知道,只有到达高山之上,才能看清附近地形,然后再根据地形地貌,一点点地分析出脚下站在什么地方。
山顶虽然树木稀疏,但山坡上的高大树杆还是挡住了视线。没办法,陶川只好爬到一颗大树上,朝远方极目。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地形学知识,短时间就能判断出所在位置,恐怕是办不到。
没过多久,陶川心里乐了,因为在远处的一座高山之颠,他找到了鉴别物。那是立在高山之上的一副陡峭石岩。
陶川举起望远镜,通过里面的十字标尺,大致测出了距离。然后,从树上下来,蹲在地图前,仔细测量那里与自己所在位置的距离。没用多久,陶川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点。
看样子,这个点就是他们这个班目前所在位置。自己的位置找到后,陶川把目光又移向吴江龙事先告诉他的大队要去的地方。
目光刚移过来,陶川心内一惊,“阿,怎么会在这?”
别看陶川他们在丛林里转了好几个圈子,可跑来跑去,离吴江龙他们隐匿地点不过十里。这样的话,如果越军找到陶川,那么也就极容易找到吴江龙这个侦察大队。
陶川惊出一身冷汗,心内暗忖,“不行,还得走。”于是,陶川带着那名战士下了山巅,来到隐匿之地,“都出来。”
陶川一声喊,隐藏在各处的战士们都钻了出来,围向陶川。
“同志们,目前我们还没有把敌人调远,这里距大队长他们很近。为了全大队安全,我们还要继续向前。”
本来这些战士巴望着早点回到大队中间。既然敌人没有找到他们,就更不能找到大队。可经陶川这么一说,人人感到危险。
有战士说,“分队长,那咱们走到哪算完?”
“向东,把敌人再拉远一些。”陶川很坚定地说。
于是,这些刚刚有了归队想法的战士们不得不收起这份心思,抓起枪,继续向东穿林越山。
陶川他们刚走不久,便有越军尾随着追了过来。如果陶川不向别处走,而是直接去找吴江龙的话,这股敌人很可会在短时间内也找到那。这样一来,吴江龙修整部队的想法不仅会全部落空,而且,还将面临一场惨战。
带队追过来的是越军331师的一位副团长。追击一支中国小部队,竟由一名副团长带队,是否小题大做了?
其实不然,吴江龙他们一过来,在江边干掉敌人一个哨所,接着,由干掉敌人一个特工队。这么大的事情传上去,上至越军国防部,到他的各个野战师,不震惊才怪。
一场战役下来,也就是死个几十人。可这次却不同,在短短三天之内,越军竟有如此惨状,越军各层能不重视吗?派个副团长过来也不足为奇,也许,他的团防部长,或者师长什么的,早在某一个地点亲自指挥这场林中扫索之战了。
这名越军副团长,隶属于边防某师。在某师中以擅长山地作战为荣要,在越军中略有名气。因此,他有一个响亮的外号,人称山猫。即然这么称乎他,说明此人必有不寻常之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这么快就找到这里。
山猫一共带来十六个人,这十六个人各个勇武过人,特长之处均有不同。有的擅长擒拿,有的擅于攀援,爬个悬崖,树梢什么的,比猴子一点不差。最特殊一点的,有的越军擅长发弓弩。虽然到了火器时代,枪、炮的威力要远远大于它。但弓弩的作用也一点不能小觑。而且,这种武器最适合于丛林近距离作战。比如搞掉个哨兵,进行偷袭什么的。不然的话,现在的美国特种兵,也不会把其列入武器大全之中。
绝不能小瞧了这个山猫,他的政治待遇要优于正规部队的副团长。表面上,授予他的是副团长,中校衔。可实际上,他跟本就不干副团长那活,专门带着这十六个人在山林里钻来钻去。至于他在搞什么,很少有人知道。因此上,这十六个人组成的这支部队,一年四季都不与大部队在一起,专门找那些险山险川。
中越战争打了这么久,山猫很想把这支部队拉到老山去练练。可是,他的上级不同意。说什么好钢用在刀刃上,用不着与中国小兵去拼。没办法,山猫只好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