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泪水泛起了涟漪。
我轻声问着雨你在哪里。为何迟迟不回我信。
想起你的眼神。明亮又坚毅。阿~~雨凄凄。浇湿我的心……”
陶莹莹当着陈罗斌和周星星的面清唱起來。歌声玩转。带着一丝丝悲伤和眷恋。仿佛这歌声是经过岁月的陈酿。厚积薄发的从陶莹莹的口中表现了出來。
一曲终。陈罗斌拍起了巴掌。陶莹莹的声音真的很动听。而且陈罗斌发现这是用心发出來的歌声。陈罗斌隐约的猜测到陶莹莹的身上可能隐藏着什么凄凉的故事。
面对陈罗斌的掌声。陶莹莹躬身道:“谢谢。”
陈罗斌观察道陶莹莹的脸颊上有泪珠滑落。
“陈董。怎么样。能签约吗。”周星星也很惊讶陶莹莹这次的发挥。陶莹莹原來在他的面前唱过一次。但唱的不是这首歌。
“能。”陈罗斌郑重的点点头。随即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份合约递给了陶莹莹:“你先看看这份合约。如果沒意见的话。在9页、12页和声明人的位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陶莹莹接过。陈罗斌又道:“老周咱们先去演播室吧。陶莹莹你签完了也过來一下。”
陶莹莹默默的点点头。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歌声中。
陈罗斌冲着她投递了一个鼓励的眼神。随后带着周星星走了出去。
办公室里。陶莹莹见他俩出去。悄悄的从自己校服上衣兜里。取出了自己的钱包。只见那钱包里夹着一张灰白的老照片。陶莹莹看着照片上那个浓妆淡抹的中年女子笑着说:“妈。您女儿可以当明星了。妈你放心吧。我一定能完成您的梦想的。”
陶莹莹说完。目光转向了窗外。而她的心却飘到了十几年前……
那是一个冷雨夜。洛北市某酒吧。
“陶小姐。你别喝了。回家吧。这酒我请。晚上也不用演出了。今天的工钱照算。”一个穿着黑色晚礼服的中年女子不停的用酒精麻痹自己的灵魂。而一旁的酒吧经理却急忙劝道。
那中年女子。瞪了他一眼:“为什么……不唱。我用不着你们怜悯。”
说完。那中年女子摇摇晃晃的走上了舞台。霓虹灯下。那中年女子拿起了话筒。舞台下的观众见她上台。顿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泪水泛起了涟漪。
我轻声问着雨你在哪里。为何迟迟不回我信……
“太棒了。就是这首《细雨》。我听了好几遍。但感觉还是那么深刻。”一个观众对另外一个说。
“这首《细雨》是她自己写的吧。现在这首歌在各个城市的酒吧里都流传开了呢。”另一个观众附和道。
那中年女子的歌声凄婉而又美丽。谁也不知道舞台的后面。有个7岁的小女孩正扒着帘幕偷偷的望着中年女子的背影。小脸上带着兴高采烈的笑容说:“妈妈。加油。”
小女孩的声音似乎只有她自己能听到。但小女孩却很幸福。很开心。每次看着妈妈在舞台上演出。她都很向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站在这样的舞台上。
也许不久我也能像妈妈一样。成为大家眼中的明星吧。小女孩这样想着。嘴巴里含着妈妈给她买的棒棒糖。今天是小女孩的生日。妈妈特意给她买了她最喜欢的甜心棒棒糖。
“你消失的时候。就像一阵细雨。随风而去。不留痕迹。带走我的心……”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但舞台上的中年女子却仿佛沉浸在悲伤的曲调中不能自拔。眼神飘渺的望向舞台上的霓虹灯。脚步凌乱的朝着前面走。似乎想抓住什么。
“啊。。”进阶着。惊叫声在酒吧内响起。只见中年女子一脚踏空竟然头着地。从三米高的舞台上摔了下去。
小女孩惊呆了。她扔掉口中的棒棒糖。小口里呼喊着‘妈妈。妈妈。”
但触目惊心的血迹却悄声无息的带走了小女孩妈妈的生命。小女孩的哭声在酒吧里一次次的徘徊着。成了那晚酒吧里最凄凉的调……
陶莹莹提着钢笔。仿若从梦中惊醒。她现在俏脸上满是冷汗。。陶莹莹颤抖着在那份合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子。
是的。她就是上面那个故事里的小女孩。一个酒吧歌女的私生女。妈妈去世后。陶莹莹被一个自称是妈妈高中朋友的家庭收养。一晃过去十几年。那份伤那份痛。并沒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掩埋。而是深深的隐藏在了陶莹莹的心底。每过一年。这份痛楚就越发的清晰一分。每次走到街头巷尾。看见甜心棒棒糖。陶莹莹就会想起妈妈。想起自己曾经的家。
签好合约。陶莹莹轻轻的放下笔。她自己一个人静了一会儿。拉开门走了出去。
在走出门的那一霎那。陶莹莹回眸盼了一眼这间办公室。轻轻的留了一句话:“陈罗斌。你是个好男人。谢谢你。”
“阿嚏。”在演播室里。陈罗斌打了个喷嚏。大白天的谁又提我的名字。陈罗斌看了看手表。将写好的几首歌词。和曲调简要的给制作人员说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