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国家不会有先宣战再打仗的传统,而这样两个国家对在一起,几乎就是谁先出手谁就胜利,谁就站的先机,这样一来,徐田不得不考虑,马上发生额的战争,德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阿拉伯帝国有没有机会大营,
这场战争与地中海法西斯与同盟国的海战是连在一起的,不得不让徐田加以分析,要不然一旦等同盟国海军败亡,自己国家的军队与德国军队打起来,那个时候再想回头思考就已经来不及了。
现在是进攻同盟国的最好时机,可是不难想象,现在阿拉伯帝国联合德国和意大利把同盟国击败了,那就只剩下德国和意大利还有自己的阿拉伯帝国海军。
这样一来,德国与阿拉伯帝国开战,要知道,德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不如同盟国总和,但是现在地中海的战争中,德国可以与英法美三国抗衡,入侵,而且根本没有败仗的迹象,从中,意大利军队根本没有发挥过任何作用。
这种情况下,如果阿拉伯帝国进攻同盟国,击败同门过,德国就保存了海军力量,保存了一批与同盟国海军实力相差无几,而且斗志昂扬的独立海军,这样一支独立海军比英法美的海军合力还要可怕。
可以想象,如果现在没有德国和意大利在地中海西海牵制,那么地中海这片海域,就只剩下同盟国和阿拉伯帝国在支撑,这样的情况下,阿拉伯帝国的海军能打败同盟国吗?
可以想象,即使是阿拉伯帝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作战武器,但是怎么可能是同盟国的对手,到时候阿拉伯帝国海军必败无疑。
而一样的,打击如同盟国被击败,地中海就剩下德国意大利和阿拉伯帝国海军,如果德国海军与阿拉伯帝国海军打起来,不是与仅仅只有同盟国海军与阿拉伯帝国海军作战一样吗?阿拉伯帝国海军没有一支可以在后方牵制德国的军队,阿拉伯帝国与德国的海战必败无疑。
这是徐田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赢得了与同蒙国的海战战争胜利,而输给了希特勒的德国军队,那么阿拉伯帝国赢得地中海海战还有什么意义?难道为德国做嫁衣吗?
徐田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也许这个时候这样想,不利于阿拉伯帝国和德国的团结,但是这样想却有利于阿拉伯帝国的延续,如果不这样想,顺催是放着希特勒的野心不顾,做了一个天真的傻瓜。
徐田不得不这样想,为了阿拉伯帝国能够生存,现在进攻就绝对不是最好时机,徐田在等,等阿拉伯帝国前方的海军,同盟国与德国和意大利决出胜负,最好谁两败俱伤,这样的情况下,阿拉伯帝国才能在后来的战争中立足,不至于刚消灭了同盟国,就被德国觊觎,因为这个时候德国也已经伤痕累累,无法对阿拉伯帝国发起攻击。
而另一个担心,在乌拉尔山的赵建国,徐田知道赵建国是很想进入中国的,那些复国军将领,包括蒋方震在内,都想回到中国。
除了徐田意外,徐田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太想回到国家,对于他来说发挥才华才是最重要的,而在中国,赵建国比在中东畏首畏尾得多,这样的情况下,徐田宁愿待在中东,指挥像斯巴达地区,开罗地区一样的战争。
这样的战争才能将徐田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样一来,才是最有利于阿拉伯帝国的。
徐田不和蒋方震等人一样,虽然现在越早取得地中海站的胜利,能够越早让复国军回国,但是徐田并不打算这么做,他必须利用这场战争达到自己最大的目的,这是别人改变不了,也无法改变的想法。
徐田缓缓对奥列格道:“向邓尼茨复电,就说我们阿拉伯帝国的船只,舰船,和军舰,都不如同盟国军队,装备参差不齐,直升机只能在近海作战,歼击机无法全面出动,我们许多装备和武器,都脱离不了塞浦路斯,所以很难远洋参与援助。
另外,你告诉他,在几百海里外,我们发现英法美的小型巡逻艇,怀疑那里的水域,有英法美的舰船布置,就等着我们阿拉伯帝国海军进入那片海域,我们中国有个计策,叫围点打援,现在英法美用应该就是这样的计策,阿拉伯帝国军队不能自寻死路。
你发电告诉邓尼茨,不是我们不想救,而是根本救不了,你叫他带着德国的舰队与意大利的舰队,从中央突破,努力将同盟国的海军,感到阿拉伯帝国的近海,这样一来,阿拉伯帝国就可以趁机向同盟国海军发起进攻,这样必然能一股做气,拿下同盟国海军,争取到地中海海战的胜利。”
奥列格有些惊讶地听着,徐田说的话很明显是假的,根本没有发现什么巡逻艇,直升机和海岸炮等当然只能在近海作战,要么就让直升机搭上航空母舰和舰船,但是歼击机是可以的,至少能勉强办到在地中海海域巡航,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得不与中断的德国海军联系的。
但是既然徐田这么说了,自然有他的道理,奥列格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也就没有问许太难的话,径直回去了,心里想着邓尼茨看到自己回复的电报,将是怎么样的表情。[地球最后一个帝国] 首发[] 地球最后一个帝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