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询问自己。好象自己不是来战斗的,而是来到宋境做客的。
看了看宋军,自己军队赶得辛苦,然而斥候来禀报,昨天宋军还在好水川,从好水川赶到这里,至少有七八十里地。这一路宋军同样赶得很辛苦。并且一夜过来,宋军能构建设一个简易的防御工事,增加自己的进攻难度。还有,一夜过来,宋朝也能增援更多的军队到来。使他想到汉人的一句话,夜长梦短啊。说道:“现在就战。”
“好,我等你。”郑朗说完拨马回去。
野利遇乞心中又有些后悔,应当活捉此人的。
郑朗回到军中,老种抱怨道:“郑相公,你太过冒险了。”
野利兄弟因为野利皇后而上位,但这对兄弟皆有万夫不挡之勇,郑朗孤身在两军中与他交谈,太过危险。
郑朗笑了笑,然后看着三军。
冒了一些险,可太子在自己手中,野利遇乞真敢有什么不好的举动?
但自己带动了多少士气?
说道:“开战吧。”
这一战几乎达到自己战略目标,并且范仲淹意想不到,居然真的派一万军队前来支援,无疑增加自己的胜利机会。
郑朗对范仲淹军事上略有些过激的偏见,认为他太保守了。但范仲淹终是一个真正的士大夫,为国为民之心始终不悔,虽军事保守,可此时天都山兵力空虚,此战甚至能决定两国最终走向,岂会不派出援兵?
郑朗也没有贪功,将这支军队交给范纯祐与杨文广指挥。
这个学生既然来到西北,大约不会参加明年的省试,后面好几年内赵祯皆停止了科举。又发生种种大事,于是又跟随父亲到处漂泊不定,范仲淹上了岁数,孝顺,想要服侍,范纯祐没有参加科举。正好,借着此次机会,给他增加一笔厚厚的履历。
但这支军队不在此处。
野利遇乞已经命令军队扑了过来。
自己的骑兵散于两翼,步军居中。野利遇乞派出军队直扑中军,两边派出两支军队,遥指两翼自己的骑军,但没有交手。
“打的好主意,”郑朗冷笑一声,喝道:“弓箭手准备。”
到了五十步时,宋军利用号鼓指挥,开始放箭。
千万支箭羽飞向天空,迅速落在冲来的敌骑身上。
他们不是西夏的精锐,更看不到重甲的铁鹞子,有人穿着粗陋的盔甲,有人仅穿着皮衣,当成皮甲。箭雨落下,带起一朵朵血花,陆续有西夏将士从马上倒下去。
两拨箭雨过后,前面敌骑接近前军。
又用号鼓指挥,箭弩手退后十步,身披步人甲的刀斧手向前跨出。
有厚重的步人甲保护,能减少伤亡。职责是砍马腿,这是宋朝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这种战术。
带有长柄的厚刀与大斧子向敌人马匹的蹄子上落去。
一时间传出无数战马的惨叫,许多敌人被掀翻于地。可是因为有沉重厚实的步人甲,敌骑伤害很小,倒是有许多受惊的马匹冲撞之下,让许多宋兵意外受伤。
“还是不熟练啊,”老种叹息道。
郑朗有些茫然,这种战术算是好的。但想保护,只有身着步人甲,身着步人甲,身体就无法灵活闪让。矛盾无法调和。
说来说去,还是骑兵。无论步兵怎么做,总体战斗力皆不如骑兵。
可是意外的战术,给西夏人带来沉重的伤害。
野利遇乞眼睛都绿了,喝道:“冲。”
又调出大部冲了过来。
郑朗继续遥控着战局,用号鼓着宋军且战且退,中军将辎重车推了出来,退入辎重车后,车道组成了一道临时的防御工事。宋军站在车阵后面不停的放箭。
野利看了看,虽不时的有战士将车阵冲垮,可冲过去,又遭到那两种怪异的兵器削马腿,威力不足,于是下令撤兵。先撤回来,想办法。
刚刚撤退,郑朗喝道:“攻。”
借着他们撤退的时候,发起总攻。
这是他多次与老种、狄青商议后的结果。
只要进攻不利,野利遇乞必然下令撤退。这时候总攻,有可能将前面撤退的敌人逼成溃逃。
以兵人甲马斧手为先锋,宋军向西夏军队冲去。狄青与郭逵于左右斜斜的率军向中间包抄。看到不妙,野利遇乞左右两部迎上。然而狄青与郭逵仅分出少许兵力抵挡,继续向撤退的敌军杀去。
西夏人的战术,以撞郎令为先锋,虽是在进攻,但进攻的不是西夏主力军队,如今在宋军的进攻下,这一缺陷被无限放大。撤军终于变成逃军,向野利遇乞中军卷了过去。
随后宋军杀到。
西夏阵型在败兵冲袭之下,已经乱了,虽两翼还在苦战,但中军在宋军的冲击下,迅速败逃。
大败开始,甚至野利遇乞都不相信就这样败了。
太阳渐渐落山,最后连两翼也加入逃跑的队伍中。
三道重鼓与三声长号同时响起,这是总攻,不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