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昊接到内线报告张伯中叛乱的消息时。即对刘盘说:“这是有人挟持了军师。玩这招不过是想跟我们讨价还价罢了。”刘盘将信将疑。问道:“以军师的机智谁能挟持他。那胡灵衣原本不过是个侍卫。提他做中厢副将已经是抬举了他。他还有何不满足的。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该死的小人。”
杨昊笑道:“必然是有人许了他很大的好处。你说的对。这样的一个小人能成什么事。旬月之内我必擒他。”
杨昊这话说过沒多久。张伯中扣押郑华泰占据了小长安的消息就传到了醴泉。接着绥州、夏州也相继失陷。眼见风向不对。原绥州刺史武曹趁势起兵。自称邠宁节留后。袭占了宁州。将重兵屯集在庆州的余炎炉隔在的重字关外。几乎与此同时。鄜坊节度使伍佽爱从坊州出兵。攻占了邠州。彻底切断了刘盘、孟明退往西北的道路。
退路断绝。粮草不济。用不着打。就有全军溃败的危险。刘盘向杨昊进言道:“为今之计。只有一鼓作气打下长安了。”
杨昊苦笑道:“他们敢在我背后插刀子。就沒有想到这一层吗。晚了。”
刘盘道:“那怎么办。要不然。咱们集中兵力拿下邠州。再与余将军合力攻取宁州。宁州一得。回师北上。擒杀胡灵衣那个叛逆。”
杨昊道:“如此迁延岁月。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回到西北去。”
刘盘怒道:“可恨小贼。我若拿住他。定活剥了他的皮。”
杨昊拍了拍刘盘。笑道:“还沒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
刘盘听了这话。转忧为喜道:“大帅有何良策。”
杨昊道:“我与泾源节度使连庸有旧。写封信去。向他借三月之粮。军师如今还活着。有他在内线牵制。我就不信胡灵衣能挺多久。”
刘盘闻听这话。将信将疑。心里暗想:“这连庸不是仇士良的人吗。何时跟咱大帅也有交情了。”心里这么想。但见杨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遂也不疑。便道:“只要有粮食在手里。管他东西南北风。咱都不怕。哈哈。”
连庸原是孟博昌的部将。跟杨昊关系一般。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不仅如今。还因为孟博昌的死。而彼此心怀芥蒂。竟至于互相视若仇敌。他这么说无非是安抚刘盘。他心里很清楚。一旦诸军得知粮道被断。后方失陷。立即就会有土崩瓦解的危险。毕竟扬威军不是昔日那支军纪如铁的西宁军。那时的西宁军即便全军饿死。也绝无一个人敢反叛。
眼下这支军队扩张的太快。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顺境时尚不觉得如何。一旦陷入逆境。则就危机四伏了。如果缺粮的消息泄露出去。不要说打。只怕连撤退也不能。到时候恐怕只有四种结局:其一。四万大军土崩瓦解。任人宰割;其二。四万大军土崩瓦解。残部将自己捆起來送交胜利者请功领赏;其三。有人发动兵变擒自己去领赏。大军改旗易帜。不姓杨也不姓刘;最后一种。刘盘提自己人头去献。军队彻底姓刘。
现在大话说出去了。但光说大话并不能解决吃饭问題。到时候若是沒有粮食。后果简直不敢想像。
为了稳定军心。杨昊仍像往常一样巡营、宴饮。军需官已数度向他告急。他总是胸有成竹地说不打紧。粮食马上就运到。他甚至已点名让刘丰挑选一千军兵。准备数百辆大车。说是要到扶风县运粮回來。
扶风县有沒有粮食。有。但杯水车薪。即使全部搜刮出來。也不足大军一日之用。关中其他州县差不多也是这样。为了防止扬威军赖着不走。文世茂撤军时。仇士良已经发下严令。关中及京兆境内各州县实行坚壁清野。粮食集中于长安、泾州。同州等几个大州。其余小州小县只留军民一个月的口粮。
指望打几个州县解决军粮问題已经是不可能了。眼下要度过这个难关。只有一条路:向长安城内的粮商买粮。长安城里有粮商手里有这么多粮食吗。这个杨昊丝毫不怀疑。长安城乃大唐皇朝的根本。人口愈百万。每日所需多少粮食。只要拿出一小部分就足以解决扬威军的军需。实际上。自刘盘屯驻醴泉以來。就不止一个大粮商寻上门來。要求向大营平价供粮。刘盘也曾向杨昊表示从长安购粮经济上十分划算。
当然杨昊考虑的并不仅仅是经济上是否划算。他不得不把事情往坏处想。如果扬威军的粮草能自足。将來他还能控制这支乌合之众吗。他不仅不让刘盘从长安粮商手里买粮。还让穆兰青、张仁等人从中作梗。制造谣言。使得长安城的大粮商自己先打退堂鼓。不再与刘盘來往。
刘盘自己买不到粮。杨昊拒绝他的理由就更加充分了。
商人是逐利的。只要有钱赚。不会因为你以前沒给他好脸子看。他就意气用事不跟你來往。杨昊既然能制造谣言让他们认为卖粮给刘盘不划算。也就能制造新的谣言让他们觉得卖粮给扬威军有厚利可图。
当然指望把这些精明的大商贾玩弄于手掌之中。牵着他们鼻子走。既不理智。也是疯狂的。他们可能会串通一气。借你的短和急。來个坐地起价。不过这些问題不大。毕竟长安城的粮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