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官居一品> 第九二二章 归来(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二二章 归来(中)(1 / 3)

申时行一离开,本就小猫三两只的大臣们,也就彻底没了言权。

几位国公侯爷,向来都是油滑油滑的,见亲娘护着活儿子,自然不再坚持己见。]

后出炉的调查结果,万历皇率的死因不变,但给潞王专门做了洗刷——潞王殿下奉旨进药,所进乃大有稗益温补之药,大行皇帝服用后效果极佳,曾下旨奖赏潞王。后万历驾崩,与潞王所进之药无关,所以潞王非但无责,反而应赏。

这下,潞王继位的障碍扫除了,李太后下达懿旨,命礼部迅速拟定大行皇帝丧礼并君登极礼。

丧礼关键的,拟定是大行皇帝的庙号和谧号。以万历皇帝一生的言行,当无美谧可得,对此礼部大臣们心都是很清楚的,故而初拟上的谧号是“显宗恭皇帝”谧法云:既过能改为恭“恭,谧法属于恶谧,适于无德有过之君。

李太后自然不愿儿子得此恶谧,她的压力下,礼部不得不改为“圣宗显皇帝”这才算勉强过关。之后虽然大臣缺位、但朝廷各衙门是靠小官小吏维持运转的,加上京城还有两万太监,又有数不清捧臭脚的公侯勋贵,所以大行皇帝的丧礼,并君的登极礼,也算办得热热闹闹。

君登极后,布登极诏书,宣布翌年改元,宣布大赦天下包括各地起义民众,一切罪责既往不咎。但显然登基不稳的君和太后,比先帝还需要太监们的支持,故而诏书只字未提“矿监税使,的事情。

无论如何,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摆东南起义民众的眼前,到底是接受君招安,还是继续闹下去。其实此之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凸现出来,而起义的领导者们,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民众的热情自然消退。加之又逢春节,是人心涣散,若再没个决断出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市民起义,就要沦为闹剧了。

之所以无法给出〖答〗案,是因为起义的领导者——琼林党人、泰州党人和工商士绅,以及后来参与进来的地方官僚,对下一步该如何走,有着严重的分歧。

但万历皇帝一死,大家的般心思一下子不见了,所有人的心头,猛地窜起同一个念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之前各方各派会生分歧,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领导起义者,都是些有恒产的家伙,管心思各异,有人ji进、有人保守,但大都不愿意造反。所以才小心翼翼的“反太监、不反皇帝”唯恐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这就好比黑道拼命,本来自己帮派的实力,要明显强于对方,老大们却先跟自己弟兄说,我们不是你们老大,对方的老大才是咱们大家的老大,打架的时候注意别伤着他……

这么一搞,就是有千军万马也赢不了人家。

大明也是一样,老大,就是大义,只要万历皇帝活着,他就是大义,你不扯反旗就没法跟他斗。但要扯反旗的话,就成了反贼,这是那些官员士绅们不能接受的。所以不纠结就怪了。

但万历皇帝一死,给大家解开了这道枷锁。

因为大家现,大义的名义,不北京城了!

因为万历皇帝死得蹊跷,而且有很明显证据,可以推测出一个有计划的弑君yin谋,有这就足够了。至于是朱翊镭还是朱常洛继承皇位,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弑君者北京。

如果是朱翊镭继位的话,大家就讨伐弑君伪帝。如果是朱常洛继位,大家就清君侧,总之,只要有个站得住的借口,能让大家理直气壮的胡搞就行。

就算朱翊耀的登极诏,加上召回矿监税使一条也白搭了。大家被朱家皇帝糟蹋了这么多年,早就想换个玩法了……工商业者需要与财富对应的权力,官员们希望有个皇帝没法捣乱的环境。王学门人们,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践行他们的政治理想,建立起虚君实相的共和政体。

总之,大家重分蛋糕的意愿都无比强烈,要不也不会闹这么大。只是受困于有贼心没贼胆,才没人敢提这茬。现好容易有了贼胆,不管北京怎么改正,都不会死了这条贼心的。

于是东南的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潞王弑君夺位的闻。并从全方位、多角分析其yin暗心理、邪恶本ing,并预言这个恶徒一旦登极,大家的生活将悲惨一万倍。

士绅们也抓住这个〖兴〗奋点,重聚集起民众,组织声讨大会,甚至悼念起万历皇帝来,所图不过是争取民心,等到竖起义旗的那一刻,大家不会接受不了。

然而民众的反应出奇的漠然,他们对北京宫廷斗争的兴趣,仅限于茶余饭后。要让他们为了一个前几天还反对的皇帝,去讨伐另一个,哪怕只是口头上的,都兴趣缺缺。他们关心的是,这场该死的危机何时能够过去?

……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万历十二年的冬天,出奇的寒冷,这无疑使严重的危机雪上加霜。

温暖的季节,食物要相对充分。民众对衣服、燃料和容身之所的需求,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