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的柴桑。秋风远去。初冬降临。阳光明媚。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广场上欢声笑语。人头攒动。扬州别驾、柴桑城代理太守、平东将军林家仁。柴桑城守将、武威将军潘璋。扬州牧之姐、孙家贵女孙仁等三人在从事中郎吕范。劝学从事陆逊的陪同下。不辞辛劳。深入到激动的普通百姓大众之中。与他们一同欢呼胜利、祝贺彼此、展望未來。
林别驾、潘将军和孙大小姐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广场的四周。并且饶有兴致地参与了百姓们自发组织的庆祝活动。接着。领导们与群众代表亲切地交流。嘘寒问暖闲话家常。林大人还愉快地回忆起一天前。和士兵们大破贺齐部队的趣事。不禁坐了下來与大家畅谈。
在另外的交谈中。孙大小姐多次着重的强调:“柴桑城的胜利。是具有意义的胜利。不仅打击了逆贼孙权的嚣张气焰。打断了他的进攻脚步。而且通过重创贺齐的军队。重塑了柴桑抗击侵略的信心。这些胜利还仅仅是一个开始。相信在孙安大人的带领之下。这样的胜利只会是越來越多。”
与此同时。潘将军也表示:“胜利并不只是属于我的。也不只是属于孙大小姐和林大人的。甚至也不只是属于远在新都奋战的孙安大人的。它是属于大家的。是属于每一个奋战在前线奋勇杀敌的士兵。是属于每一个对柴桑不离不弃的百姓的。”
听完三位的发言。百姓当中站出來位老人。他一抹眼泪无不动情地说道:“谢谢林大人。谢谢孙小姐。谢谢潘将军。谢谢每一位为咱们奋战的子弟兵。你们都是好样的。咱们百姓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给了咱们一个温暖的、能够称之为家的地方。对此咱们感到甚是自豪。什么都不多说了。改明个儿。我一定把孙儿送到军营当兵去。让他也成为柴桑士兵这一光荣的团体成员之一。”
见此情形。余下群众也纷纷表示:对。去当兵。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此后。在柴桑的方圆五十里。每日清晨和傍晚。总能听到一群人在高歌:
我们是柴桑精兵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柴桑。锐利的武器紧握在手中。不怕困难。不怕敌人。坚持训练。坚决斗争。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江东之虎指引我们。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加入柴桑军。要当就当子弟兵。不仅政策好福利优。而且跟着孙安大人走。完全光荣正确。对此。百姓们基本上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不让家中的年轻人去当兵就是家族的耻辱。
此外。林家仁还强调:江东是朝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之统一起來。是身为扬州牧的孙安大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前路是曲折的。但也是光明的。但却是不能只靠她一个人完成的。每个人都应该站出來。尽自己的一份力。
而孙大小姐则表示:要用“四个代表”伟大思想來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在思想上先认清了大是大非。才能够为封建主义的改革发光发热。
接着。潘将军表示:只有紧紧地团结在以孙安大人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切实落实好独尊主公的行动准则。各司其责。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谋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踏实肯干。令行禁止……
最后。林别驾一行又在广场上摆下宴会。诚邀城中百姓一道庆祝。群众无不喜闻乐见。击掌相庆。甚至还有人泪如雨下。对领导们的举动交口称赞。
蓝天如洗。碧水如画。鸟儿们似乎也受到了温暖的感召。唧唧咨咨声不已歌唱着美好幸福和谐的生活。
-----------------------------
你看。或者不看它。它报告就放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瞧。或者不瞧我。我林冲就坐在这里。不來不去。
“林家仁。你真打算把这样的报告贴在几个城门边上。”这份。嗯。可以说算得上是新闻的稿件吧。献小姐看着很头疼。特别是其中的用语。每个字她都认识。就是合起來要理解是什么意思就有点花费脑细胞了。
“贴。为什么不贴。而且还不止城门边。酒家、杂货铺、字画店。凡是有店面的都有份。当然还有立羽司主持的口口相传。”
说这话的时候。林家仁那叫一个志得意满。穿越以來自己挂帅的最大胜仗。顺便还把看不顺眼的我方人员一并给收拾了。林家仁能不高兴么。
一场胜利借而大书特书。兴奋之余还在茅房吟诗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结果不知道被谁给传了出去。成为了后世的经典之作。。更有后人形容此为“恭坑诗一句。晓月得意锭”。可谓红果果的羡慕嫉妒恨是也。
这一句是侵权。林家仁用來敷衍献小姐。好让她不阻拦自己高调行事的另一首就是有所改编了:
你挺。或者不挺我
你的爱就在我这里。不减只增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心就在你那里。不舍不弃
來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咱们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