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逐鹿大明> 第三百章:朝令夕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章:朝令夕改(1 / 2)

燕军驻扎扬州之时另一个让朱棣朱权不约而同头疼的消息到來历城候盛庸率领麾下大军赶到了京师应天在长江以北的门户浦子口六合一带

朱棣深知在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勤王旨意下各地赶來的朝廷军队只会越來越多当即统领大军朝前推进他立意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溃盛庸所部尽快横渡长江天堑兵临京师城下

与此同时南军统帅平燕将军盛庸闻得燕军大举而來心情也绝不轻松在他设想中朱棣势必扫清外围拿下扬州高邮两座重镇后方才渡江此两城纵然难敌势大的的燕军凭城坚守半月当非难事自己得到足够粮草辎重借助长江水师之助和朱棣在江边决战或许就能一举将看似气势汹汹实则也毫无退路的燕军一举击溃岂料人算不如天算扬州高邮接连不战而降反贼朱棣來得竟是如此之快令他颇有些措手不及之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已降旨魏国公徐辉祖自京师应天率五万兵马过江增援另命长江水师都督陈瑄归历城候盛庸节制务必将反贼朱棣朱权牢牢遏制于长江北岸以待各路勤王兵马合围钦此”黄昏时分一个马不停蹄自京师应天赶过江來的中年宦官在南军大营帅帐中宣旨道

盛庸率领一众麾下将校跪地接旨闻得皇帝陛下在这个紧急关头终于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心中不禁如释重负原來昔日平叛大战皆在北方盛庸虽奉旨统领各路朝廷大军负责镇守京师应天之前长江天堑的水师却不在此列念及决战在即盛庸尚未赶到浦子口之前已然遣人回京除了上折请罪之外更为要紧的却是请皇帝陛下自京师应天抽调兵马过江增援若是今夜旨意不到军中的话他已然决定大军明日借助水师之力渡江而过在南岸凭借长江天险将大部皆为北方人的燕军牢牢阻遏于长江北岸方为万全之策

燕军自兵不血刃拿下扬州后军心大振朱棣趁着兵锋正锐的士气和南军在浦子口六合一带激战两日双方互有伤亡下可谓旗鼓相当

五万來自应天的大军在魏国公徐辉祖的统领下尚未來到长江南岸便即被快马加鞭赶來的宣旨特使召回徐辉祖心知肚明皇帝陛下因自己的姐姐嫁于反贼朱权之故心中难免猜忌心中纵然心不甘情不愿也不敢公然抗旨徒呼奈何下只得率军怏怏折返

浩瀚的江面上数百艘大小不一悬挂长江水师军旗的战船趁着风向浩浩荡荡的朝着北岸而去

一个年约四十许间身材高壮颔下虬髯的大将手按剑柄矗立战船船头遥望宽阔无垠的江面上滚滚白浪心中也是七上八下难以决断正是负责统领朝廷水师在南岸空待两日却见不到援军到來的都督陈瑄

眼见南岸山丘映入眼帘陈瑄终于下定了决心当即命坐船升起旗号命江面上的一众大小战船泊岸悄然下令手下心腹亲兵携带自己的书信悄悄前往燕军大营表明自己愿意率军归顺燕王殿下追随奉天靖难之意假若当日护送庆成郡主过江谈和的举动尚只使得他暗自腹诽朝中腐儒误国那么魏国公徐辉祖这数万援军半途而返则使得他彻底下定了决心去做一个从龙功臣

是夜朝廷都指挥平安降敌援军折返京师水师在陈瑄的率领下叛降燕王朱棣的消息终于还是在南军大营中不胫而走无数的将校士卒登时军心大乱

盛庸独坐帅帐之中耳中闻得军营中隐约可闻的纷乱吵嚷忍不住痛心疾首的悲叹道:“朝令夕改焉能不败”

第二日燕军在朱棣号令之下猛攻而來南军十余万人马后有大江堵路兼之军心大乱哗变叛降者不计其数终于被气势汹汹的燕军一举击溃历城候盛庸无奈之下只得率领麾下依旧忠于朝廷的兵马败逃而去

数日之后收拢溃卒的朱棣率军登上水师战船朝着南岸横渡而去

陈瑄的战船之上朱棣回望身后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字排开的战船劈波斩浪下鼓帆而进的壮阔场面胸中不禁豪情万丈侧头对一旁朱权笑道:“老十七我等久居北方见惯了千军万马的陆战这般千帆破浪的景象一生怕也仅此一遭而已”他昔年虽也曾数次渡江无奈只得几艘官船相随远远无法和今日这般千帆竞渡的场面相提并论

“惜乎我华夏虽有汉时博望侯张骞定远侯班超远访西域万里之外却从无一支水师能自海路扬威异域”一侧观看水师横渡的郑和眼见江面上一艘艘艨艟巨舰横渡的场面忍不住叹息道他虽非是汉人然则昔日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奉天讨元檄文》中曾言道: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此他也就自然而然的口称我华夏

朱棣念及昔日郑和在北平城外击退南军统帅曹国公李景隆的不世之功当即呵呵大笑道:“想我大明人杰地灵何物不可造之若是有朝一日能有一支水师航行大洋之上便由你郑和做那威风八面的统帅之人吧”

朱权迎着扑面而來的江风闻听朱棣口说什么有朝一日大明水师自海上扬威异域的话胸中也不禁甚是激荡突然笑道:“四哥那到时候咱们得造更大的船方能显出咱们大明国威”言罢走到船边打量这艘长江水师中最为庞大都督陈瑄的旗舰兴致勃勃的说道:“海上风疾浪高这般江船只怕经受不住呢”

朱棣矗立船头脑海中陡然回想起了昔日大哥朱标病逝后父皇曾密旨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