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逐鹿大明> 第二百八十六章:居高临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六章:居高临下(1 / 3)

南军帅帐之中都指挥盛庸躬身抱拳禀道:“启禀大帅末将探查地形以为白沟河水流不甚湍急不足以遏制叛军攻势愿率五万大军驻守北岸西面山坡请平安将军率领骑兵于北岸东面地势平坦处策应并于水面平缓处架设浮桥待燕逆率军到來之际左中右三面夹击当能大破贼军”

都督瞿能沉声说道:“末将不才愿领兵在北岸山坡与燕逆决一死战让盛庸率领援军在南岸待燕逆兵疲师老之际渡河來援强攻破之”他深知这般数十万军马的会战双方都绝不可能将所有兵力一鼓作气完全投入进去渡河援军出击时机乃是决定两军胜负的关键

李景隆略一沉吟后问道:“想那燕逆善于用兵岂能看不出这般明显的圈套”

身材高大的都指挥平安瓮声瓮气的断然说道:“燕逆若是仓促退兵我等正好追击而上再次兵临北平城下”他这般说乃是因为保定距离北平已不在远且无任何险要地势可以赖以据守朱棣若是退军那么去年冬天大军兵临城下的局面将再次重演此次朝廷大军在兵力上虽则不如去冬却也再不受严冬酷寒阻遏结局将全然不同

李景隆闻听他三人言语当即传下军令让众军架设浮桥都督瞿能率五万大军渡河后驻守白沟河北岸西面山坡都指挥平安率五万骑渡河后驻守东面地势平坦处都指挥盛庸率军驻扎于南岸一侧以备交战之时随时渡河增援自己和其余众将领剩余军马驻守南岸中军

白沟河畔平安眼见数道浮桥上南军士卒人流涌动朝北岸而去心中不禁焦急万分他虽则已然先调派数十骑兵斥候渡河察看目下尚未发现敌情念及燕军也有数万骑兵随时可能赶到便即命麾下骑兵策马下河挑选河面略窄水位较浅之处趟出路來

不过半个时辰之后成千上百的南军骑兵纷纷壮着胆子策马下河眼见水面淹到马背之际便即停止不禁放下心來朝前渡去一时间白沟河两岸人喧马嘶吵杂不休

黄昏时分朱棣朱权率领二十万大军终于來到了白沟河北岸十余里之外

天色入夜时分朱棣朱权策马回营回想方才遥遥可见白沟河畔山坡之上已然驻守为数众多的南军士卒正自打着火把连夜打造坚固营寨两人心中不禁如坠重铅原來此次燕军共计二十万之众且携带大量去年冬天缴获的粮草辎重行军难免过慢紧赶慢赶到了此处不料还是被李景隆抢先渡河占据了居高临下的地利之势

朱权闻听斥候所报朝廷大军兵分三路一路居高临下驻守山坡一路骑兵在遥遥相对虎视眈眈南军主力虽则尚在南岸却在并不湍急的白沟河上架设十余道浮桥可谓是设下了一个极为明显的口袋等着朱老四和自己去钻

己军仰攻山坡势必伤亡惨重亦且极易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若是伤亡惨重下敌军再由浮桥增兵而來以至于三面受敌局面势必更为凶险两军对峙僵持亦不可取二十万兵马的水源是比粮草更为要紧的要害之处而这白沟河虽则并不湍急却是方圆百里之内最大的河流仅仅依靠目下燕军扎营之地附近的几条小河只怕撑持不了大军多久若是退军而回士气大挫下给敌军追击而來后果堪虞朱权久经战阵早已明白二十万大军进退之间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最为可虑之处是身后一路而到北平已然沒有任何险要之地可以阻遏李景隆麾下的四十万大军猛攻而來若是再让敌军兵临北平城下已然沒有严寒天气相助的孤城一座又能守到几时

第二日天明之后朱棣朱权率麾下一千骑兵查看周遭地形更是心情沉重原來南军都督瞿能目下死死扼守的小山一面临水两面怪石嶙峋下地势陡峭根本无法攀爬坡度较为开阔平缓的一面却尽数在对岸南军炮火甚至强弓劲弩射程覆盖之下瞿能根本无需分兵只须死死守住这一面山坡即可

攻守进退皆有极为不利之处饶是两人屡经战阵当此局面下心中也是大为犯难颇有些进退失踞彷徨无策之感

朱棣看了看帐中肃立左右的众将沉声说道:“此战要害便在能否攻克瞿能老贼守住的小山”说到这里转头注视朱权断然说道:“权弟率八万士卒轮番强攻小山张玉领兵两万扼守河畔毁去敌军浮桥以防敌军陡然渡河增援朱能领剩余步卒守住营寨随时增援各方本王亲率所有骑兵迎战匹夫平安”

朱能听闻燕王这般传令不禁皱起浓眉躬身抱拳说道:“战阵厮杀乃末将份内之事敢请殿下坐镇中军即可”

朱棣霍然起身展颜笑道:“平安那厮勇猛善战便由本王亲自与他厮杀一番挫一挫这匹夫的锐气”他久居北方深知骑兵攻势之利知晓今日之战敌军中最为锋利的剑刃当在南军都指挥平安所率这数万骑兵万一朱权攻山不利下再给敌军骑兵自后冲击非得阵脚大乱不可还是由自己亲自出马应对这个昔日蓝玉麾下的猛将方才稳妥

震天的战鼓声中张玉率领麾下步卒朝着河边冲去

高踞“乌云盖雪”马背之上身穿甲胄的朱权手中三尺长剑虚劈而下号角声中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的燕军士卒排列作一个巨大无比的方阵朝前疾步而行人数庞大下大有铺天盖地泰山压顶之势

与此同时燕山护卫等所有骑兵跟随在朱棣汗血宝马之后在绣有斗大“燕”字帅旗的引领下犹如一道洪流朝前缓缓而行

白沟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